[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37171.4 | 申请日: | 2020-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6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石伟胜;孙希成;裴国栋;夏杜娟;钟黄慷;周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伟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润 |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管网 压力 自动 平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在主供热管与分供热管之间连接L形转接管,L形转接管内设置压力平衡组件和增压组件,第二分流板上设置压力缓冲组件;通过压力平衡组件,热水由第一分流板进入,经过波纹缓冲管的缓冲作用,沿底板进入后被隔挡在第二压力板外;由于水压瞬间增加,水压会挤压第二压力板、第一压力板沿滑热水沿底部的储水球进入柱体,水压同时带动滑动滑动柱向上移动,柱体上的出水孔漏出使热水缓慢进入L形转接管腔体内,避免水击现象的发生,保障了管网的压力平衡,节省了使用电磁阀、水阀等元件进行控制的成本,提高了管网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管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水供暖系统中,水利失调是最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供热的质量,以及供热公司的经济利益;供热管路流量超出设计流量,将会引起居民室内温度过高,导致人出现不适感,同时也造成了供热量的浪费,还会造成管路压力过大,有可能损坏供热管网,当供热管网内的流量较低时,会引起居民室内供热不足,不能够满足居民供暖的需求。
现有技术(CN208458052U)公开了一种供热管网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包括连接管和第一连通管,连接管内设有分隔板和连通板,第一压力板和第二压力板之间设有连接杆,连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连通管穿过分隔板和连通板,第一连通管远离主供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压力板上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穿过连通板,移动杆远离主供热管的一端设有套环,套环套接在第一连通管上。该平衡调节装置通过对供热管网内的压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供热管网内的流量进行自动调节,以避免供热管网内的流量变化较大。经研究发现,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无法自动迅速地根据水压的变化调节主供热管和分供热管间的平衡,容易发生水击现象,而且增压机构和控制阀等电子设备增加了设备成本;2)增压结构无法进行压力的监测和报警,增压成本高且无法及时保障主供热管向分供热管的供水平衡;3)无法及时进行流量的动态减速和调节,调节方式不够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包括主供热管、多个分供热管,主供热管与分供热管之间连接有L形转接管,主供热管与L形转接管的连通处设有第一分流板,分供热管与L形转接管的连通出设有第二分流板,L形转接管内设有压力平衡组件和增压组件,压力平衡组件与第一分流板之间设有波纹缓冲管;
压力平衡组件包括顶板、底板、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顶板与底板固定设置在L形转接管的内径上,顶板与底板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侧板,侧板上设有滑槽,第一压力板和第二压力板从上至下滑动设置在滑槽上,第一压力板与顶板之间位于滑槽上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二压力板与底板之间位于滑槽上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顶板、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上贯穿设有稳压柱,顶板与第一压力板上贯穿设有滑动柱;
稳压柱包括一圆柱形的柱体,柱体的两端设有储水球,储水球与柱体的内腔连通,上端的储水球封口,下端的储水球未封口;
第二分流板与分供热管的内径固定连接,截面呈圆形且圆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圈排水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包括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的截面呈圆形且其上设有第一滑动柱安装孔、第一稳压柱安装孔;第一压力板包括第一压力板主体,第一压力板主体的截面呈圆形且其上设有与第一滑动柱安装孔对应的第二滑动柱安装孔,与第一稳压柱安装孔对应的第二稳压柱安装孔;第二压力板上设有与第二稳压柱安装孔对应的第三稳压柱安装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柱体的一端贯穿第三稳压柱安装孔,延伸至第二稳压柱安装孔后另一端贯穿第一稳压柱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伟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伟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