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5895.5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克;蒙小聪;董家枝;樊心龙;王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1/16;F02F1/40 |
代理公司: | 南宁曙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1 | 代理人: | 郑进城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缸体 回水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以及布置在气缸体内部的气缸套,所述气缸套镶铸在气缸体内,所述气缸套上还设置有缸套水套;所述气缸体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冷却气缸盖进气侧的进气侧冷却腔以及用于冷却气缸盖排气侧的排气侧冷却腔,所述进气侧冷却腔与排气侧冷却腔均与缸套水套连通;所述气缸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水泵的蜗壳,所述蜗壳在轴向设置有入水口,所述蜗壳的内侧为内凹螺旋结构,所述内凹螺旋结构末端还布置有切向水道;本发明提供的气缸体进回水结构,水流切向进入气缸体内部水道后合理分流成两路,同时冷却发动机气缸体及气缸盖的进气侧、排气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轴向进水方式,进水只能往一侧进入,水流先冷却其中一侧,再从该侧流向另一侧进行冷却,无法同时冷却发动机气缸体及气缸盖的进气侧、排气侧,从而带来两侧的水流速差异大,两侧的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如公开号为CN104775928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气缸体水套结构及发动机气缸体,在气缸体的缸体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缸孔,围绕缸孔形成气缸体水套,在气缸体水套外形成缸盖螺栓搭子块,在缸盖螺栓搭子块上设置缸盖螺栓凸台,在缸盖螺栓凸台上形成有内斜式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分散缸盖螺栓连接所产生的预紧力,所述气缸体水套底面边界呈波浪式起伏状。
中国发明专利CN106438086B;
中国发明专利CN106368845B;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989251Y;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现有技术中气缸体水套结构,进水只能往一侧进入,水流先冷却其中一侧,再从该侧流向另一侧进行冷却,无法解决两侧的水流速差异大,两侧的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缸体冷却结构无法同时冷却发动机气缸体及气缸盖的进气侧、排气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缸体进回水结构,包括:气缸体以及布置在气缸体内部的气缸套,所述气缸套镶铸在气缸体内,所述气缸套上还设置有缸套水套;
所述气缸体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冷却气缸盖进气侧的进气侧冷却腔以及用于冷却气缸盖排气侧的排气侧冷却腔,所述进气侧冷却腔与排气侧冷却腔均与缸套水套连通;
所述气缸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水泵的蜗壳,所述蜗壳在轴向设置有入水口,所述蜗壳的内侧为内凹螺旋结构,所述内凹螺旋结构末端还布置有切向水道,所述内凹螺旋结构和切向水道用于水泵轴向吸入水流后沿切向水道方向出水,所述切向水道与缸套水套连通用于提供冷却水。
优选地,所述切向水道与缸套水套的连通处设有中空柱状结构以及弧面导流结构,所述中空柱状结构与气缸套外壁形成第一支流入口,所述弧面导流结构与气缸套外壁形成第二支流入口。
优选地,所述气缸体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气缸盖的缸盖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气缸体上还可以设置有冷却器出水口用于提供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水。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气缸体进回水结构,水流切向进入气缸体内部水道后合理分流成两路,同时冷却发动机气缸体及气缸盖的进气侧、排气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气缸体进回水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气缸体进回水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面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