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ncRNA标记物的肿瘤免疫分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4636.0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5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姚和瑞;宋尔卫;余运芳;区绮云;张文达;李岸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ncrna 标记 肿瘤 免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组肿瘤免疫分型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标记物,共包括49个lncRNA。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lncRNA标记物肿瘤免疫分型的方法,该方法将49个lncRNA分组,并联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达量进一步将患者分层聚类分为免疫激活型(Immune‑Active Class)、免疫排除型(Immune‑Exclusion Class)、免疫失调型(Immune‑Dysfunctional Class)和免疫沙漠型(Immune‑Desert Class)四组。本发明的肿瘤免疫亚型分类方法,与预测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总体存活率和反应性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并且具有高度客观性、准确性及重复性的特点。这一分类方法的建立,为恶性肿瘤患者抗免疫治疗的疗效与预后提供预测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lncRNA标记物的肿瘤免疫分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是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最终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
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是以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作为诊断依据。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分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因此,按照优势成分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的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掩盖次要组织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以受到恶性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也可能显示出不同的治疗反映和预后。
肿瘤的分级目前采用的是包括分化良好者、分化较低细胞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简明三级方案。恶性肿瘤的分级反映了肿瘤的内部特征,对于客观评估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预后预测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一般来说,肿瘤分级越高,预后越差,但并非完全一致。由于肿瘤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特征,不同类型肿瘤(如腺癌、鳞癌、肾细胞癌、乳腺癌等)均有其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分级标准,且缺乏定量指标。此外,由于受取材充分程度和对诊断标准、异型性判读的主观性差异影响,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肿瘤分级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肿瘤的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计邻近器官、有误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者其他远处转移等参数,实质上是反映肿瘤的侵袭转移程度,评价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范围、病程进展程度、转归和预后的重要指标。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分期系统,是反映肿瘤进展、判断预后的最可靠的独立制指标。肉眼及显微镜下对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浸润范围(T)、局部淋巴结(N)受累情况及远隔脏器、组织中肿瘤转移情况(M)的判读是进行肿瘤TNM分期的三项直接可评价参数。其中,淋巴结检测对于恶性肿瘤分期的精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获得足够的淋巴结是保证分析精确的前提。不同肿瘤的TNM分析中T、N、M判读界值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数字越大,病情越晚,预后越差。此外,肿瘤的分期描述的是肿瘤特征的外部参数,不仅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还明显受到肿瘤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患者的临床耐受性、患者经济情况、医疗保障水平和患者就诊时间等主观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4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