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水管道安全及水质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4398.3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心悦;林涛;干心彦;张诗圣;王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罗运红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给水 管道 安全 水质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给水管道安全及水质监测装置,包括两端为半球型的胶囊状壳体、图像采集设备、光源、水质传感器、供电设备、GPS定位设备、数据控制处理模块、无线通讯设备。所述壳体采用防水材料,中部为透明壳体,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包括4组360度均匀布置的摄像头组,通过支撑连接元件安装于中部透明壳体内部;所述光源为图像采集设备提供照明,与供电设备连接;所述水质传感器由pH值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余氯传感器等构成;所述GPS定位设备、数据控制处理模块、无线通讯设备集成安装于壳体内部,与供电设备连接;所述水质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设备,通过数据控制处理模块与无线通讯设备形成数据传输连接。本发明行动灵活,功能多样,完成对管道内壁漏点和管网水质的多重在线监测,有利于促进管道的维护与安全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水管道质量安全以及管道内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水管道安全及水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给水管网规模的日益扩大,管网漏损、腐蚀老化已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管壁腐蚀会引起管网余氯的大量衰减、微生物滋生等水质问题,影响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同时全国普遍的管道漏损现象将严重阻碍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程,给水管网安全监测和维护的形势十分严峻,亟待管道安全检测装置和平台的创新与发展。
现有的管道内窥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有限距离的管道内部探测,但是存在操作条件限制、灵活性不足、监测范围局限、实时定位监控性缺乏等问题与不足,同时未考虑管道漏点和水质多重监测对于管道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阻碍了管道监测和维护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由此可见,现有的管道内窥检测技术不仅存在操作条件限制、灵活性不足、监测范围局限,无法实时定位监控的缺点,并且不能够对管道内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给水管道安全及水质监测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给水管道安全及水质监测装置,包括:
图像采集设备、光源、水质传感器、供电设备、GPS定位设备、数据控制处理模块、无线通讯设备、支撑连接元件、中部透明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中部透明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防水材质;
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中部透明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按照所述中部透明壳体在中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两端的顺序组装成一个密封的胶囊状壳体;
所述支撑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部透明壳体内部;所述支撑元件由一个中空圆柱形支撑体和4个实心连接件组成,所述中空圆柱形支撑体的内部中空用于走线;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固定安装在所述中空圆柱形支撑体表面;所述光源固定安装在所述实心连接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且分布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周围,为所述图像采集设备提供充足照明;
所述水质传感器、所述供电设备、所述GPS定位设备、所述数据控制处理模块和所述无线通讯设备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
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光源、所述水质传感器和所述GPS定位设备分别进行电连接;所述数据控制处理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所述水质传感器和所述GPS定位设备分别进行数据传输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设备与所述数据控制处理模块进行数据传输连接;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管道内壁表面的实时图像;所述数据控制处理模块将采集的所述实时图像和所述GPS定位设备的位置坐标数据传输给所述无线通讯设备;所述无线通讯设备将所述实时图像和所述GPS定位设备的位置坐标数据实时上传至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实时图像对所述管道进行实时监控。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圆柱形支撑体和所述实心连接件是一体成型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4个实心连接件均匀分布在所述中空圆柱形支撑体的外表面,将所述中部透明壳体内部均匀划分为四个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4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