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分离液体循环使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2273.7 | 申请日: | 2020-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辉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04;B01D45/08;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湖州长兴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李开腾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液体 循环 使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液体循环使用装置,其通过利用导向板机构与废气液进口的气压大小相互配合,在废气液进口的气压增大时,液体含量也变大,增大的气压使导向板机构进行摆动,上导向板与下导向板之间相互滑动,扩大导向板机构上海绵板与废气液进口的接触面积,扩大液体的吸附能力,解决因泵体工作启动时,废气液进口处的气压瞬间增大,带来的液体量增大的技术问题,同时利用导向板机构的摆动带动闸板机构及滞液机构进行工作,滞液机构进一步的吸附液体,提高液体的滞留能力,并且闸板机构会缩小连通口高度,避免压力压低液面导致气体泄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液分离液体循环使用装置。
背景技术
液环泵最初用作自吸水泵,而后逐渐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矿山、轻工、医药及食品等许多工业部门,在工业生产的许多工艺过程中,如真空过滤、真空引水、真空送料、真空蒸发、真空浓缩、真空回潮和真空脱气等,水环泵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真空应用技术的飞跃发展,水环泵在粗真空获得方面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由于水环泵中气体压缩是等温的,故可抽除易燃、易爆的气体,此外还可抽除含尘、含水的气体。
因此,需要一种气液冷却分离装置,既能分离气体与液体,同时,能对液体进行冷却,使液体重新循环到液环泵内作为冷却液对液环泵进行冷却,避免使气体的等温状态破坏。
而液环泵使用的气液冷却分离装置,在由于液环泵瞬间启动及低档切换至高低过程中的转速的改变会产生一个瞬间增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使方形罐体内部的工作液面瞬间下压,使方形罐体内部的工作液从溢流管道溢出,导致工作液大量减少,无法满足液环泵的使用,特别是在工作液面位置较低时,甚至会导致气体泄漏。
如专利号为CN201610752389.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的气液冷却分离装置及具有该气液分离器的制冷或热泵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冷媒进口管、气态冷媒出口管、液态冷媒出口管以及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用来调节气态冷媒出口管或液态冷媒出口管的冷媒流量,但是该专利并无法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液体循环使用装置,其通过利用导向板机构与废气液进口的气压大小相互配合,在废气液进口的气压增大时,液体含量也变大,增大的气压使导向板机构进行摆动,上导向板与下导向板之间相互滑动,扩大导向板机构上海绵板与废气液进口的接触面积,扩大液体的吸附能力,解决因泵体工作启动时,废气液进口处的气压瞬间增大,带来的液体量增大的技术问题,同时利用导向板机构的摆动带动闸板机构及滞液机构进行工作,滞液机构进一步的吸附液体,提高液体的滞留能力,并且闸板机构会缩小连通口高度,避免压力压低液面导致气体泄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分离液体循环使用装置,包括方形罐体,所述方形罐体内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使该方形罐体沿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隔腔、第二隔腔及第三隔腔,且该第一隔腔、第二隔腔及第三隔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底部设置的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隔腔及所述第三隔腔的排气管,所述第一隔腔的顶部设置有废气液进口,所述第三隔腔的顶部设置有排出废气的废气排放口,所述第二隔腔内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溢流管;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方形罐体内的导向板机构、闸板机构以及滞液机构;
所述导向板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腔内,其正对所述排气管及所述废气液进口设置,其随所述废气液进口的压力变化进行摆动,且其包括上导向板、下导向板、导向杆、滑动板、弹性复位件及海绵板,所述上导向板的顶部与所述方形罐体的顶部铰接,该上导向板内部中空设置,所述下导向板滑动插设于所述上导向板的中空部内,该下导向板的下端部与所述滑动板铰接,所述滑动板通过平行设置的所述导向杆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其对所述滑动板进行弹性复位,所述海绵板铺设于所述上导向板及所述下导向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辉,未经罗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2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