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31927.4 | 申请日: | 2020-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洪佳楠;张艳平;胡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9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冠雄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访问 行为 记录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装置,包括:访问设备从云平台中获取加密后的用户数据以及智能合约中第一行为在区块链中的地址,所述第一行为用于记录数据记录网元通过所述区块链将第一密钥存储到数据库的行为;所述访问设备向所述区块链进行获取用户数据申请,所述获取用户数据申请中携带所述第一行为的地址;所述访问设备在通过所述区块链的验证后,接收来自所述区块链的第一密钥,并使用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用户数据进行解密。该方法中每个装置只存有部分用户数据信息,降低了因某个装置被攻击,造成用户数据泄露风险,提供了安全性较高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的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信过程中,为避免用户数据的非受控扩散等各种风险,需要对访问方针对用户数据的访问行为进行记录,以便对访问记录进行追溯。为此,在进行通信访问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证每个访问的行为均能被如实地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还需要保证追溯的访问记录是完整的,未被破坏和修改的。
与此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以及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所具有的不可篡改性等特点,使得区块链系统对于用户数据的历史访问行为具有可信记录和保存的能力。因此,在通信过程中,也逐渐致力于打造基于区块链系统进行的访问行为的追溯。
然而,目前并没有基于在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中实现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及装置,用以提供在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中实现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包括:
数据记录网元使用第一密钥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所述数据记录网元通过区块链将所述第一密钥存储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记录网元接收所述区块链反馈的智能合约中第一行为的地址,所述第一行为用于记录所述数据记录网元通过所述区块链将所述第一密钥存储到所述数据库的行为;所述数据记录网元将所述加密后的用户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行为的地址存储到云平台中。
基于该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用户数据存储时,将用于获取所述用户数据的相关信息分别存储到云平台以及数据库等设备中,有效降低了因系统中某个装置被攻击,造成用户数据泄露的,且无法追溯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基于区块链网络实现访问行为的记录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记录网元使用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存储到所述数据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密钥为所述数据库预配置在所述数据记录网元上的;或所述第二密钥为所述数据记录网元从所述数据库处接收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行为中包括所述第一密钥在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地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访问行为的记录方法,包括:
区块链接收来自数据记录网元的第一密钥,并将所述第一密钥存储到数据库中;所述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记录第一行为以及所述第一行为的地址,所述第一行为用于记录所述数据记录网元通过所述区块链将所述第一密钥存储到所述数据库的行为;所述区块链将所述第一行为的地址反馈给所述数据记录网元。
基于该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用户数据存储时,将用于获取所述用户数据的相关信息分别存储到云平台以及数据库等设备中,从而有效降低了因系统中某个装置被攻击,造成用户数据泄露的,且无法追溯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基于区块链网络实现访问行为的记录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块链接收来自所述数据记录网元的第一加密信息,所述第一加密信息是通过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密钥加密后得到的;所述区块链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存储到所述数据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1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