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跨尺度多流动空间气体传输机制的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0270.X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3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湛杰;张颖;郑自刚;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21B43/16;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尺度 流动 空间 气体 传输 机制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基于跨尺度多流动空间气体传输机制的CO2强化页岩气藏开发动态仿真方法,通过多组分多相三维数值模拟器建立双孔/双渗数值模型,同时采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对水力裂缝进行对数间隔加密,从而建立起页岩储层中基质、自然裂缝及水力裂缝三大流动空间,然后基于密度、粘度及分子量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单组分及多组分天然气的密度、粘度及分子量,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单组分及多组分天然气的表观渗透率,在给定平均孔隙半径及某个压力区间,即可绘制出单组分及多组分天然气渗透率校正因子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多组分多相三维数值模拟器在各时间步基于计算出来的压力调用相应的天然气渗透率校正因子,这样达到修正达西本构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为页岩储层动态开发模拟仿真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跨尺度多流动空间气体传输机制的CO2强化页岩气藏开发动态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有效地利用化石燃料资源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暖化及海洋酸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一直是困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针对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是二氧化碳捕获及封存(CCS),该技术被全球广泛应用并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页岩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4-20倍,二氧化碳的注入不仅能补充地层能量而且可以有效置换页岩中的甲烷从而提高气井单井产量,虽然有一部分二氧化碳会随着甲烷生产出来,但并不是所有注入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生产出来,久而久之,二氧化碳净封存效果明显,最终达到既减排又高效开发页岩气这一非常规能源的目的。微纳米尺度孔隙及裂隙大量发育的页岩气藏有着与常规气藏截然不同的储集方式、运移机制等特征,客观并高效地模拟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藏开发这个动态过程,有助于量化气藏属性及工艺参数不确定性对提采与封存一体化过程的影响,能有效地降低现场先导实验的风险。目前针对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藏的模拟仿真方法主要利用多组分多相三维数值模拟器建立双孔/双渗模型,同时采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进行对数间隔加密以表征水力裂缝,通过该方式能有效表征页岩储层基质、自然裂缝及水利裂缝不同流动空间之间的传质行为,但模拟器普遍基于达西本构,未考虑页岩储层因微纳米孔隙大量发育导致的非达西流动机理,由于二氧化碳在微纳米孔隙内的扩散及滑脱效应会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在封存过程中的突破,因此基于达西流动规律的二氧化碳封存结果预测会相对乐观,不能客观反映封存及开发效果。同时现有技术未考虑到气体组分变化对渗透率校正因子的影响,笼统地用一个渗透率校正因子对该过程进行模拟,因此无法准确地动态表征CO2强化页岩气藏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多组分、多尺度、多流动空间的传质力学行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跨尺度多流动空间气体传输机制的CO2强化页岩气藏开发动态仿真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现有仿真方法无法客观表征多尺度流动的局限性,同时兼顾了建模及计算成本,为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藏开发动态模拟提供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思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跨尺度多流动空间气体传输机制的CO2强化页岩气藏开发动态仿真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通过多组分多相三维数值模拟器建立双孔/双渗数值模型,采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对水力裂缝进行对数间隔加密,从而建立起页岩储层中基质、自然裂缝及水力裂缝流动空间,然后基于真实气体的密度、真实粘度及分子量分别计算甲烷的密度、粘度及分子量及多组分天然气的密度、粘度及分子量,从而计算出相应的甲烷的表观渗透率及多组分天然气的表观渗透率,给定平均孔隙半径及预设压力区间,绘制出甲烷渗透率校正因子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及多组分天然气渗透率校正因子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多组分多相三维数值模拟器在各时间步基于计算出来的压力调用相应的天然气渗透率校正因子,对达西本构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达西本构进行 CO2强化页岩气藏开发动态仿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0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