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9135.3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生;徐宏;古宏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迈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7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朱凌娇;许亦琳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生物 分子 多重 检测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光学路径和第二光学路径;所述第一光学路径为从激发光源至物镜,且所述激发光源和所述物镜之间设置有滤光片组,所述滤光片组被配置和布置为将从所述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引导至所述物镜;所述第二光学路径为从所述物镜至图像采集装置,且所述物镜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设置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被配置和布置为将由所述物镜接收到的荧光投射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激发光源至少包括第一激发光源和第二激发光源,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用于荧光信号的激发,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用于光激化学发光信号的激发。所述成像系统能够同时实现荧光和光激化学发光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生物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激化学发光的检测仪器,例如西门子的Dimension EXL analyzer、PerkinElmer的Multimode Plate Reader和北京科美的LiCA5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都只能检测整个均相溶液中的统一信号,无法对单个检测颗粒的信号进行检测,因此无法实现多重检测的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能够同时实现荧光和光激化学发光成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光学路径和第二光学路径;所述第一光学路径为从激发光源至物镜,且所述激发光源和所述物镜之间设置有滤光片组,所述滤光片组被配置和布置为将从所述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引导至所述物镜;所述第二光学路径为从所述物镜至图像采集装置,且所述物镜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设置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被配置和布置为将由所述物镜接收到的荧光投射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激发光源至少包括第一激发光源和第二激发光源,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用于荧光信号的激发,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用于光激化学发光信号的激发。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前述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在生物分子多重检测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方法,采用前述的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进行,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打开所述成像系统的第一激发光源,使激发光源的发出的光线通过滤光片组后,通过物镜到达样本并成像,获得样本的荧光图像;
2)切换至第二激发光源,使激发光源的发出的光线通过滤光片组后,通过物镜到达样本并成像,获得样本的光激化学发光图像。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图像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光斑位置将检测液的荧光图像和光激化学发光图像进行匹配,以获得各光斑对应的荧光信号及光激化学发光信号,所述检测液的荧光图像和光激化学发光图像采用前述的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方法获得;
S2对荧光信号进行聚类分类,并获得各荧光信号对应的平均光激化学发光强度;
S3根据荧光信号的分类不同和平均光激化学发光强度,确定检测液中各待测分子的含量。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图像分析方法的步骤。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将荧光成像和光激化学发光成像结合,可同时对荧光信号和光激化学发光信号进行检测,适用于多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适于生物分子多重检测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光线的传播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迈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迈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9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