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救生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8886.3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4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腾;高明智;余娟;赵钊;刘晶;张应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 |
主分类号: | A47C17/04 | 分类号: | A47C17/04;A47C17/86;A47C19/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齐海迪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救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救生床,属于救生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罩体,其具有一收纳室,收纳室上端开口;床板,其位于收纳室内;升降装置,位于收纳室内,用于带动床板上下移动;第一挡板,其一侧铰接在罩体的一侧;第二挡板,其一侧铰接在罩体的另一侧;罩体对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侧板上均开设有卡设面;第一挡板与床板之间通过第一拉绳相连接,第二挡板与床板之间通过第二拉绳相连接;床板下移时,通过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分别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翻转。本发明升降装置下移时,通过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拉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即可实现翻转,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可以有效的将重物落下的冲击力分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救生床。
背景技术
床为供人睡卧的家具,一般摆于卧室。经过千百年的演化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的装饰品之一。床的种类有平板床、四柱床、双层床等。
但是普通的床无法在地震等较大的震动产生的自然灾害中对睡在床上的人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防震床。
现在的防震床基本上都是在床的四周加设了立柱,在立柱的上端加设一些支撑杆或者顶盖板等。这样的设置固然可以增加抗震能力,但是不仅不美观,而且更加的笨重,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上部的顶盖板还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申请号为201410640066.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地震床。其包括床板、床腿和两个防震支架;床板为长方形板状;床腿设置在床板的一侧的四个角上;两个防震支架层叠设置在床板设置有床腿的一侧;防震支架包括防护槽、压缩弹簧、防护板和防护梁;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槽的槽底相抵,另一端与防护板的一端相抵;防护板为弧形板;防护板设置在防护槽内;防护梁设置在防护板远离压缩弹簧的一端,能被压缩弹簧顶起;防护梁上设置有锁紧装置。本发明将防震支架设置在床板的下方,在需要的时候才弹出对人体进行防护,平时看上去和普通床一样美观实用,使人躺在床上时能够直接看到房顶,不会产生压抑的感觉,且节省了空间,便于运输和搬运。
但是这种防护板的驱动方式较为复杂,压缩弹簧的弹力方向一般是直线型的,在圆弧形的驱动方向的工作环境中,会极大的降低压缩弹簧的工作性能,且由于很多年可能都不会发生地震,在非防护时,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常年的压缩和生锈,极易造成压缩弹簧失效而无法有效将防护板推出,复杂的结构使得造价成本高,难度大,工作的稳定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震救生床,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床制造难度大、长时间存放后工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一种地震救生床,包括:
罩体,其具有一收纳室,所述收纳室上端开口;
床板,其位于所述收纳室内;
升降装置,位于所述收纳室内,用于带动所述床板上下移动;
第一挡板,其一侧铰接在所述罩体的一侧;
第二挡板,其一侧铰接在所述罩体的另一侧;
所述罩体对应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侧板上均开设有卡设面,所述卡设面用于限位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可翻转角度,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侧面分别贴合在两个所述卡设面上时,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垂直,呈倒V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翻呈垂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盖设在所述罩体的上方;
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床板之间通过第一拉绳相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床板之间通过第二拉绳相连接;所述床板下移时,通过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未经徐州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8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