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28454.2 | 申请日: | 2020-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洁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0/02 | 分类号: | D06M10/02;D06M10/04;D06M13/00;D06M15/00;D06M11/00;D03D15/00;D04B1/16;D04B21/00;D06M101/32;D06M101/34;D06M101/20;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芳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改性 防水 防污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纺织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中,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本发明将防水防油防污剂和纤维的分子链通过化学键的方式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不但解决了耐洗性、耐久性、耐用性问题,还解决了成本问题和环保问题。用本发明的纤维和常规纤维织造的双面针织面料,可以实现一面防水一面吸水的特种面料,经测试洗前洗后:沾水性5级,易去污4~5级,拒油性6级;而且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新原理、新工艺减少流程,减能耗,降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防水防油防污三防特种功能面料,在军事、户外已经装备及运用,但以美国戈尔gero-tex公司为例,其一米面料就要将近300元人民币,其昂贵的价格很难在民用市场得到批量应用。但是,防水防油防污三防特种性能,在石油、化工、加油站、环卫等劳保领域和运动领域有极大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类似的防水防油防污三防特种纤维。而面料都是采用后整理或加防水膜的方式来实现。在T恤、衬衫、卫衣等贴肤服装领域,若要实现一面防水一面吸水的特种性能面料,而后整理技术无法实现,就必须采用纤维技术来织造。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先对单股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其中,等离子处理,一方面,使纤维表面粗糙形成大量凹槽,有利于吸附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另一方面,使纤维表面分子链引入活性基团(如-OH、-COOH、-C=O等),再将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采用的是气相-液相接枝处理过程。也可以先将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纤维之上,再通过等离子处理,一方面是使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和纤维表面分子链同时引入活性基团,另一方面是等离子体的高能粒子成为催化中心直接引发防水防油防污剂与纤维分子链的反应,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采用的是直接液相接枝处理过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等离子为低温等离子,功率为1~100W,压力为大气常压,使用气体为空气,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根据纤维通过的速度确定,单股纤维通过的速度为50~6000m/min。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处理使用了单个或多个矩形的低温等离子放电电极,等离子处理区域的有效长度为0.5~10cm,可以对经过的纤维进行瞬时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在纤维喷丝冷却过程中或纤维牵伸变形前或纤维牵伸变形后覆于单股纤维之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通过雾化喷涂或油嘴浇注或油轮滚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洁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洁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8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