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地下电缆故障的管道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8449.1 | 申请日: | 2020-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3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温振威;张学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5D1/02;B25J19/02;B25J11/00;B25J9/16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李庆伟 |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地下 电缆 故障 管道 机器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地下电缆故障的管道机器人,以履带式底盘作为承载和行走机构,在履带式底盘上方设置各结构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采集控制模块、图像获取模块、驱动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以及工控机,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传感器数据,包括激光点云数据、温度数据和磁场数据;所述驱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姿态调整指令或运动控制指令,根据指令驱动履带式底盘向不同方向移动或转向;所述采集控制模块实现传感器模块、驱动控制模块与工控机之间的交互;所述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测量机器人的位姿数据;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并发送给工控机;所述工控机用于实现机器人定位、控制、图像采集和相关算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以及管道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地下电缆故障的管道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电缆管道覆盖面不断扩大,为保证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就必须保证电缆无故障。但是,由于电缆在地下深埋,比较容易导致电缆的绝缘层腐蚀,损坏,使金属导线裸露在外。一旦发生故障或者损坏,如果没有好的地下电缆定位技术及故障排查的方法,而是采用随机采挖寻找故障点的方式的话,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以及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电缆管道的巡视维修工作的水平需要不断的提高。
对于地下电缆故障检测,如今大多采用的技术是潜望镜法,就是将顶部装有探头的长杆深入电缆管道里面进行检测。这种装置虽然简单,但是操作不灵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管道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机器人,自身携带各种传感器,可从管道外,沿着管道行走,完成电缆故障点检测作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使操作人员可以更容易、更方便远程去控制机器人在管道内移动,完成故障点检测作业。同时,操作人员还可以利用该机器人搭载的摄像头,以第一人称的视觉观察周围的环境。然而,现有的利用管道机器人的检测方法存在地图构建不准确,检测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地下电缆故障的管道机器人,用以提升建图准确率和检测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地下电缆故障的管道机器人,以履带式底盘作为承载和行走机构,在履带式底盘上方设置各结构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采集控制模块、图像获取模块、驱动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以及工控机,其中:
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传感器数据,传感器模块包括SLAM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其中,SLAM模块包括激光雷达和里程计,激光雷达用于在机器人行走时获取周围环境的激光点云数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则用于获取温度和磁场数据;
所述驱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姿态调整指令或运动控制指令,根据指令驱动履带式底盘向不同方向移动或转向;
所述采集控制模块用于编码里程计、接收所述传感器模块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包括激光点云数据、温度和磁场数据并传递给工控机,同时接收工控机发送来的指令并发送给驱动控制模块;
所述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测量机器人的位姿数据,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机器人位置信息;
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并发送给工控机;
所述工控机利用激光SLAM系统,通过对不同时刻点云数据的匹配与比对,计算激光雷达相对运动的距离和姿态的改变,从而完成对机器人自身的定位;同时,工控机将点云数据和位姿数据进行融合,基于ROS系统生成姿态调整指令并发送给驱动控制模块,从而对机器人的姿态进行调整;工控机上装配有WIFI模块,用以和PC机进行通讯,工控机将图像获取模块采集的图像信息通过WIFI模块发送给PC机,使检修人员在PC机上可实时观察到管道内的情况;所述PC机还通过工控机向驱动控制模块发送运动控制指令,以使驱动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运动控制指令驱动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进。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的建图算法、路径规划算法运行在工控机或PC机上,并在建立好的地图上标记故障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8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