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微孔-介孔孔道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的定向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8215.7 | 申请日: | 2020-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0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郭飞强;贾小芃;梁爽;占银玻;周惠明;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2/318 | 分类号: | C01B32/318;C01B32/348;H01G11/34;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殷星 |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孔道 生物 活性炭 电极 材料 定向 合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含微孔-介孔孔道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的定向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生长迅速且富含多种元素的马尾藻作为前驱体,引入NH3·H2O定向溶解脱除部分木质素组分,松弛马尾藻化学结构并选择性构建马尾藻基体残缺孔隙,实现KOH活化剂在处理后的马尾藻基体内沿残缺孔隙定向浸渍,经活化反应构建了分布均匀的碳基介孔孔道,并在介孔孔道表面形成大量微孔,从而制备了微孔和介孔孔道联通存在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所述活性炭电极材料,大量微孔实现离子的高效吸附,介孔孔道强化了离子的快速传输,从而获得高的比电容,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马尾藻原料用去离子水洗涤,于105℃下干燥72h,用粉碎机破碎后过8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得马尾藻粉末;
步骤2,分别称取10wt.%的NH3·H2O和马尾藻粉末并将两者混合,封口后在80℃的温度下进行12h的水浴加热,干燥后再次破碎至80目得到经氨水预处理的马尾藻粉末;
步骤3,将经氨水预处理的马尾藻粉末置于气氛管式炉中,在N2氛围下进行碳化,破碎过80目筛得到马尾藻半焦;
步骤4,将马尾藻半焦与KOH混合后放入气氛管式炉中,在N2氛围下进行活化;
步骤5,将活化后的混合物用1mol L-1的盐酸酸洗,随后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使pH呈中性,干燥后得比表面积能够达到3000m2 g-1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微孔-介孔孔道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的定向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NH3·H2O与马尾藻粉末之比为100mL:1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微孔-介孔孔道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的定向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升温速率为5℃·min-1,碳化温度600℃,碳化时间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微孔-介孔孔道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的定向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马尾藻半焦与KOH的质量比为1:4,升温速率为10℃·min-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含微孔-介孔孔道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的定向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盐酸与步骤4中的KOH的摩尔比为1.5:1。
6.基于权利要求1所得的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在制备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上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生物质活性炭基电极材料研磨至200目后,与乙炔黑、PTFE按照质量比8:1:1的比例混合于研钵中,加乙醇使其混合均匀,再将约10mg的混合物涂抹于泡沫镍上,在10MPa的压强下压片30s,干燥保证乙醇完全脱除,得到含微孔-介孔孔道的生物质碳基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82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工艺
- 下一篇:一种微流控结构、微流控芯片及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