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禁可视对讲服务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8056.0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5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宋宇;许楠;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接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4 | 分类号: | H04N7/14;G10L15/22;G06F4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75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 可视 对讲 服务 实现 方法 装置 系统 智能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门禁可视对讲服务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机器人,通过接收门禁主机传送的访客呼入信息,执行用户的语音指令以及语义识别,实现门禁服务中的开门或接听控制,在接听指令下,通过接收用户的语音数据,连接门禁主机并利用用户的语音数据实现与所述门禁主机的对讲服务,同时,通过对用户的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实现门禁服务中的开门或挂断控制。所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只需要对机器人输入语音信息,即可实现所有的门禁服务,完全不需要放下手中的事情,更不需要走到挂置门禁分机的门口通过按键实现门禁服务。从而可以很好的解放用户的双手,完全不会影响用户当前进行的活动,使得用户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禁可视对讲服务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住宅的不断增加和智能化小区概念的普及推广,门禁对讲系统也从直按式语音对讲系统过渡到了数码式可视对讲系统,数码式可视对讲系统不仅提高了信息保密性,而且使用更加友好。
目前,数码式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种是普通可视对讲系统,由主机、分机、UPS电源、电控锁等部分构成。主机是楼宇对讲系统的控制核心部分,每一户分机的传输信号以及电锁控制信号等都通过主机的控制。分机是一种对讲话机,具有电锁控制功能和监视功能,一般安装在用户家里的门口处,主要用来住户与来访者对讲交谈。UPS电源的功能主要是保持楼宇对讲系统不掉电。电控锁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电磁机构组成。用户只要按下分机上的电锁键就能使电磁线圈通电,从而使电磁机构带动连杆动作,就能控制大门的打开。
而由于门禁系统一般是在居民楼建成交付前即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分机一般被安装在用户室内的门口位置且用户无法调整。当有访客呼叫时,用户必须放下正在做的事,走到分机前接听对讲或开门。
另一种是云可视对讲技术,其在普通可视对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云对讲服务器和任意个使用其通话协议的移动设备(通常是住户的手机、平板)。当主机呼叫分机时,主机不仅与呼叫分机建立直连,还将捕获到的音视频流和被叫用户唯一标识上报到云对讲服务器,云对讲服务器根据主机上报的被叫用户唯一标识找到注册在该服务器上的移动设备,与被叫用户建立会话。之后用户可以在其移动设备上完成与访客的对讲、开门等操作。
云可视对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必须走到门前去对讲开门的问题,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用户无法解放双手,仍像室内机一样需要通过点击的方式完成接听、开门、挂断等操作;
2、争用用户移动设备。当访客呼入时,用户的移动设备可能正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比如接听电话、视频会议等,这时被门禁呼入打断会对用户造成困扰;
3、用户对家中情况的不确定性。由于用户的移动设备一般随身携带,当访客呼入时,用户可能并不在家中亦无法确定家中是否有人在,所以无法明确是让访客进入还是婉拒访客。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禁可视对讲服务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是否接收到门禁主机传送的访客呼入信息;
如果接收到所述访客呼入信息,检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语音指令;
如果接收到用户的语音指令,则对所述语音指令进行语义识别;
根据对所述语音指令进行所述语义识别的结果判断所述语音指令是否为接听;
如果所述语音指令为接听,则接收用户的语音数据,连接门禁主机并利用用户的语音数据与所述门禁主机进行对讲,同时,对所述用户的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
根据对所述用户的语音数据进行所述语义识别的结果,判断是否包含预设关键词,如果包含预设关键词,则执行相应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接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接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8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