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7212.1 | 申请日: | 2020-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9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国;陈平;瞿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2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 地址: | 35000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小区 优化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在监控到存在高负荷小区时,根据高负荷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对应的高负荷优化策略,进而基于选取的高负荷优化策略对高负荷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处理,以在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的同时,提高通信应急保障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诸如数字中国、海交会、演唱会、春运、国庆等重大活动或节假日聚集海量人流,屡次考验着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保障能力,而通信应急保障则作为社会保障系统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已经纳入国家专项应急保障工作建设规划。通信运营商不仅要在日常满足公共的通信需求,而且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和相应的支撑手段,但目前的应急通信保障过程中依旧缺乏行之有效的应急支撑手段。
举例来讲,在当前大话务应急通信保障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通信保障工程师手工统计KPI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实现网络监控,并在发现高负荷小区后制定高负荷优化方案。但是,从发现高负荷小区、制定高负荷优化方案到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这个过程耗时较长(如,一个经验丰富的通信保障工程师也需要大约20分钟来处理),从而导致通信应急保障效率低,甚至出现网络瘫痪等问题。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包括:
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所述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有对应于不同网络负载优化场景的多个高负荷优化策略;
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负载均衡策略、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和第二流控策略;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的步骤,包括:
在按照预设时间粒度首次监控到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或者
在按照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完成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后,所述第一小区依然处于高负荷状态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时,将所述多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作为第二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中选取网络负荷低于第一预设值的低负荷小区;
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低负荷小区的网络偏移量,以及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或/和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荷均衡门限,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的优化处理;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异系统A2门限,以及缩小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区域、减少小区用户接入数;
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7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