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编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6710.4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2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谭业超;常洪波;贡丽妙;李明明;张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0 | 分类号: | G01R31/50;G01R31/54;G01R31/5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申国栋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编码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自动编码系统,包括主机(1)和若干从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与各从机(2)通过通讯总线(3)相连接;
所述主机(1)包括电源模块(1-1);
所述从机(2)包括处理芯片(2-1)、输入端口(2-5)和输出端口(2-6);所述处理芯片(2-1)用于根据输入端口(2-5)的状态控制输出端口(2-6)输出电压;
所述从机(2)通过编码线串联于电源模块(1-1)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相邻的从机(2),前一从机(2)的输出端口(2-6)与下一从机(2)的输入端口(2-5)相连接,第一台从机(2)的输入端口(2-5)与电源模块(1-1)的正极相连接,最后一台从机(2)的输出端口(2-6)与电源模块(1-1)的负极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机(2)的输入端口(2-5)通过输入模块(2-4)与处理芯片(2-1)的输入检测端(2-1-1)相连接,所述从机(2)的输出端口(2-6)通过输出模块(2-2)与处理芯片(2-1)的输出控制端(2-1-2)相连接;
所述输入模块(2-4)为分压检测电路;
所述输出模块(2-2)包括控制电路和输出电阻,从机(2)的供电端依次通过控制电路以及输出电阻与输出端口(2-6)相连接,控制电路与输出控制端(2-1-2)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机(2)还包括检测模块(2-3),所述检测模块(2-3)用于检测输出端口(2-6)的输出电压,处理芯片(2-1)的输出检测端(2-1-3)通过检测模块(2-3)与输出端口(2-6)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2-3)为分压检测电路。
5.一种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S1、通过编码线将若干从机(2)串联在主机(1)的电源模块(1-1)的正负极之间;对于相邻的从机(2),前一从机(2)的输出端口(2-6)与下一从机(2)的输入端口(2-5)相连接;第一台从机(2)的输入端口(2-5)与电源模块(1-1)的正极相连接,最后一台从机(2)的输出端口(2-6)与电源模块(1-1)的负极相连接;主机(1)与各从机(2)还通过通讯总线(3)进行通讯;
S2、主机(1)通过通讯总线(3)发出自动编码开始命令;
S3、所有从机(2)收到自动编码开始命令后,检测输入端口(2-5)的电压,未完成编码且输入端口(2-5)电压有效的从机(2)按序自动编码为下一编码,然后控制本机的输出端口(2-6)输出电压,并发送本机编码完成命令;
S4、主机(1)收到从机(2)的编码完成命令后,更新已编码的序号;主机(1)及其它从机(2)返回步骤S3继续编码;
同时,步骤S3中刚完成编码的从机(2)根据其输出端口(2-6)的状态进行判断:
情况a、如果输出端口(2-6)正常连接下一从机(2),本机编码工作结束;
情况b、如果输出端口(2-6)连接主机(1),则发出编码结束命令,主机(1)收到编码结束命令后,结束编码,编码成功;
情况c、如果输出端口(2-6)悬空,则发出后级悬空报警命令,主机(1)收到后级悬空报警命令后停止编码,编码失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机(2)中通过分压检测电路检测输入端口(2-5)的电压;所述从机(2)中的供电端依次通过控制电路以及输出电阻与输出端口(2-6)相连接,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供电端与输出电阻之间的通断;
步骤S4中对输出端口(2-6)的状态进行判断的方法为:如果输出电压在预设的有效区间内,则判定为情况a;如果输出电压为0V,则判定为情况b;如果输出电压为供电端电压,则判定为情况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7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