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坯铸机铸坯控制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6233.1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军;毕泽阳;刘珍童;刘风刚;朱建强;贾建生;崔丛义;刘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20 | 分类号: | B22D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坯铸机铸坯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坯铸机铸坯控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板坯连铸工艺段连铸过程中,实时获取所述扇形工艺段的驱动辊辊缝偏差值、从动辊辊缝偏差值、内外弧拉矫力偏差和内外弧拉矫力差值比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所述内外弧拉矫力偏差≤100kN,以及所述拉矫力差值比例≤60%;若不满足,则控制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所述内外弧拉矫力偏差≤100kN,以及所述拉矫力差值比例≤60%。该控制方法不仅简单,且防滞坯效果显著,可保证连铸工艺的稳定,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坯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坯铸机铸坯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板坯连铸是以板坯为主要产品的连续铸钢炼铁技术。铸坯宽厚比大于3的即称板坯,连铸轧钢板坯主要用于轧制扁平板(厚板、中板、薄板、带卷)材。在目前的板坯连铸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铸坯滞留现象(简称滞坯),对生产、操作、设备、质量、成本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急需一种能防止板坯连铸过程中发生滞坯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板坯铸机铸坯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可有效防止板坯连铸过程中发生滞坯。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坯铸机铸坯控制的方法,用于板坯连铸工艺段,所述板坯连铸工艺段包括扇形工艺段,所述扇形工艺段的内外弧同时存在拉矫机,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板坯连铸工艺段连铸过程中,实时获取所述扇形工艺段的驱动辊辊缝偏差值、从动辊辊缝偏差值、内外弧拉矫力偏差和内外弧拉矫力差值比例;
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所述内外弧拉矫力偏差≤100kN,以及所述拉矫力差值比例≤60%;
若不满足,则控制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所述内外弧拉矫力偏差≤100kN,以及所述拉矫力差值比例≤60%。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板坯连铸工艺段换水口、真报警和停浇过程中,控制所述扇形工艺段的拉速≥0.10m/min。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铸坯无粘结时,或,粘结坯壳已经与结晶器脱离后60s内,控制所述板坯铸机拉速提高至0.5m/min。
可选的,所述板坯连铸工艺段还包括报警装置;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满足所述内外弧拉矫力偏差≤100kN和/或所述拉矫力差值比例≤60%,则控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以及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具体包括:
通过调整所述驱动辊辊缝和/或所述从动辊辊缝,以使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以及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以及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还包括:
若通过调整所述驱动辊辊缝和/或所述从动辊辊缝,无法满足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以及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则对所述驱动辊和/或所述从动辊进行换辊,以使所述驱动辊辊缝偏差≤±2mm以及所述从动辊辊缝偏差≤±0.5mm。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拉矫机测长与测量轮测量长度偏差进行实时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