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红九棘鲈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4546.3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4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有;李伟;蔡有森;蔡建顺;黄春仁;蔡四川;蔡金泉;蔡惠明;张国庆;蔡智怀;陈猛猛;吴光灿;陈艺斌;刘赐福;蔡艺新;王景宝;罗磊;李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0;A23K10/22;A23K10/30;A23K10/18;A23K20/174;C02F3/32;C02F3/34;C02F103/2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文小花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红九棘鲈 室外 生态 池塘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红九棘鲈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环境前处理,(2)入池放养,(3)7日龄前投喂管理,仔鱼3~5日龄,每日投喂轮虫和纤细裸藻;仔鱼4~7日龄,每日投喂强化粉状饵料;强化粉状饵料包括木瓜粉、青橘粉、酵母粉和活性乳酸菌粉;仔鱼6~7日龄,每日投喂轮虫和和卤虫无节幼体;(4)7日龄后投喂管理,在仔鱼10日龄和20日龄时,分别连续投喂3~4天的过渡饵料;(5)水质调控;本发明有效提高了仔鱼7日龄前的主动摄食能力,并有效促进仔鱼更好地适应饵料的更换,提高仔鱼个体的营养平衡和生长平衡,降低畸形率,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红九棘鲈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红九棘鲈,(Cephalopholis sonnerati),俗称网纹鲙、过鱼、石斑、红舵、红瓜子斑,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鮨科九棘鲈属的一种鱼类。体红色,头部及背部前端有暗褐色网纹,不具斑点及条纹。下颌中部无犬牙,臀鳍具3鳍棘9鳍条。尾鳍后缘圆形,不具条纹。红九棘鲈作为现有市场上的一种高档的食用鱼类,深受消费的喜爱。
现有对于红九棘鲈的人工养殖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在红九棘鲈的人工鱼苗过程中,存在仔、稚鱼的成活率低,畸形率高的问题。仔鱼在30日龄前的早期发育阶段,对饵料的转换适应力差,摄食量低,容易出现仔鱼生生长缓慢,畸形的情况;尤其是仔鱼7日龄前的主动摄食能力弱,易因前期营养不良而死亡,极大影响红九棘鲈人工育苗成活率和出苗率。因此,目前难以实现有效的红九棘鲈的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在红九棘鲈的工厂化养殖中出现苗种缺乏的现象。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增强仔鱼早龄主动摄食能力且高成活率的高效的红九棘鲈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的红九棘鲈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育环境前处理:
选取水位深度为1.5~2.5m的室外池塘,清除池塘底部杂物和消毒后,连续晒池7~10d,注入过滤消毒后的海水,对池塘均匀泼洒生物有机肥16~20kg/m3;并在初孵仔鱼入池前一周前,每日投入0.02~0.03mg/L的复合菌,以及质量比为1:(3~5)的微绿球藻和螺旋藻,水体保持透明度为35~42cm;
(2)入池放养:
将初孵仔鱼以密度为6000~10000尾/m3放入池中,入池水温为25~27℃,入池盐度为29~32,pH值为7.6~8.4;
(3)7日龄前投喂管理
仔鱼3~5日龄,每日投喂个体长度≤120μm的轮虫和纤细裸藻,投喂饵料密度为8~10个/ml;
仔鱼4~7日龄,每日投喂粒径为40~80μm的强化粉状饵料;所述强化粉状饵料包括质量比为:(9~11):(7~9):(2~4):(0.5~1.5)的木瓜粉、青橘粉、酵母粉和活性乳酸菌粉;日投量为鱼体重的1~3%,日投3~4次;
仔鱼6~7日龄,每日投喂个体长度120-150μm的轮虫和和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密度为12~15个/ml;
(4)7日龄后投喂管理
仔鱼8~15日龄,每日投喂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海蛎受精卵,饵料密度为10~12个/ml;仔鱼16~30日龄,每日投喂桡足类成体和活糠虾幼体,饵料密度为12~15个/ml;仔鱼31日龄至育苗结束,投喂冰鲜鱼糜和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重的8~10%,日投3-5次;
在仔鱼10日龄和20日龄时,分别连续投喂3~4天粒径为100~300μm的过渡饵料,日投量为鱼体重的3~8%,每日投喂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