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24403.2 | 申请日: | 2020-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白翰;张家亮;张晨香;崔娜;张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正衢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G08G1/095;E01F9/529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闫圣娟 |
| 地址: | 25002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路口 减速 智能 调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模块、升降装置、以及距离交叉路口的停止线距离由近及远设置的多级减速带;升降装置的升降动作执行单元分别连接每个减速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号灯的周期性变化,按照减速带距离停止线的远近顺序,依次控制多级减速带中每一级减速带的周期性升降;
升降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每一级减速带的控制指令,执行升降动作带动减速带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多级减速带包括设置在停止线处的停止减速带、以及距离停止线的距离由近及远设置的多级普通减速带;停止线处的停止减速带的上表面设置凸台结构,普通减速带的上表面设置为弧面;或者,当有分流的道路在分流之前设置普通减速带,所述普通减速带设置为固定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其特征是:距离停止线最近的减速带上设置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该减速带上是否有通行车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其特征是:距离停止线最近的减速带设置为多节组合的结构,每一节为一个减速带块,每个减速带块上分别设置检测模块,根据每个减速带块上的检测模块检测的数据,控制有通行车辆的减速带的延迟上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其特征是:多级减速带的减速带结构为:包括移动式减速带子模块、半固定式减速带子模块,所述半固定式减速带子模块的上表面边缘处设置道钉和发光装置;移动式减速带子模块与升降装置连接,并设置在半固定式减速带子模块下方,升降装置带动移动式减速带子模块上下运动,移动式减速带子模块带动半固定式减速带子模块上下移动;
或者,升降装置为液压升降柱或者为电动升降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其特征是:多级减速带的减速带结构为:用于按照减速带距离停止线的远近顺序,依次控制多级减速带中每一级减速带的周期性升降,具体为:
当非机动车道的信号处于绿灯状态时,升降减速带表面会处于初始高度,初始高度大于零;
当非机动车道的信号变换将要由绿灯变为黄灯或者红灯的状态时,按照距离停止线由远及近按顺序依次升起每一级减速带至设定的高度;
当非机动车道的信号变换将要由黄灯或者红灯变为绿灯时,按照距离停止线由近及远按顺序依次将每一级减速带下降至初始高度。
7.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交叉路口减速带智能调控系统的调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交通信号灯的变化周期以及交通信号灯的当前状态,以及获取停止减速带上方是否有车辆的通行信息;
判断减速带上方是否有通行车辆,对于有通行车辆的停止减速带的减速带块,执行上一步;否则,普通减速带和无通行车辆的停止减速带的减速带块,执行下一步;
根据交通信号灯的当前状态和获取的变化周期,获得交通信号灯的设定时间后的变化状态;
根据设定时间后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状态,按照减速带距离停止线的远近顺序,依次控制多级减速带中每一级减速带的周期性升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控方法,其特征是:交通信号灯的设定时间后的变化状态,包括设定时间后由绿灯变为其他灯如黄灯或者红灯,还包括设定时间后由其他灯如黄灯或者红灯变为绿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正衢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正衢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4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多层板层别检测防呆方法
- 下一篇:鼻舒适片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