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椎体修复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4270.9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7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为;李严;黎庆初;杨强;孙亚鹏;李佳奇;张飞;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柳萌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体修复组件,属于脊柱修复领域,包括柔性或可塑形的容纳袋以及连接结构。容纳袋用于容纳填充物,具有用于使内部的填充物与外部的椎体融合的孔洞。连接结构用于将容纳袋与脊柱钉棒组件连接。在连接结构将容纳袋与固定在脊柱上的脊柱钉棒组件连接后,容纳袋被脊柱钉棒组件固定在脊柱椎体的表面缺损处。本发明的椎体修复组件,能够在需要植入脊柱钉棒组件的手术中,实现椎体表面缺损处的修复,填补了技术空白。利用容纳袋将填充物塑形成椎体表面缺损部分的形状,然后通过连接结构与脊柱钉棒组件连接,将容纳袋固定在椎体的表面缺损处,椎体通过容纳袋上的孔洞与填充物融合,使椎体的表面缺损处修复,使用简便,手术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脊柱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椎体修复组件。
背景技术
在脊柱手术中,经常会破坏椎体表面的椎板、棘突、小关节等结构,在这些结构被破坏后,目前并没有较好的复原手段,通常不进行修复,但是,不进行修复,手术效果难以达到最佳。若采用传统的骨修复方法,通过植入钢板或其他替代物进行修复,由于被破坏的结构较小且位于椎体表面,不仅难以将钢板或其他替代物与椎体进行固定,而且也难以还原被破坏部分的形状,同样难以使手术效果达到最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体修复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脊柱手术中,椎体表面的棘突、小关节等结构无法进行修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椎体修复组件,包括:
柔性或可塑形的容纳袋,用于容纳填充物,具有用于使内部的填充物与外部的椎体融合的孔洞;以及
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容纳袋与脊柱钉棒组件连接;
在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容纳袋与固定在脊柱上的脊柱钉棒组件连接后,所述容纳袋被所述脊柱钉棒组件固定在所述脊柱椎体的表面缺损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为可拆卸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袋连接,所述连接件第二端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脊柱钉棒组件局部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开口处螺纹连接有顶丝,所述顶丝用于将所述脊柱钉棒组件的局部压紧于所述连接槽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槽用于容纳所述脊柱钉棒组件的固定棒,所述顶丝用于将所述固定棒压紧于所述连接槽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件第一端通过卡钩与所述容纳袋钩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卡钩可转动的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上,包括位于所述连接件外的钩部和与所述钩部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槽内的杆部;
所述杆部用于被所述脊柱钉棒组件置入所述连接槽内的局部推动,以使所述钩部与所述容纳袋钩接后开口贴合于所述连接件外。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杆部为可弯曲弹性构件,所述杆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底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抵接;所述杆部用于被所述脊柱钉棒组件置入所述连接槽内的局部挤压后弹性弯曲,以撬动所述钩部使所述钩部的开口贴合于所述连接件外。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容纳袋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设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为可收缩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容纳袋为可吸收构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容纳袋为网袋,所述孔洞为所述网袋的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未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2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