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4101.5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傅妍榕;贺坤;巩宜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封喜彦;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固液分离腔室、粉碎腔室、烘干腔室、储液腔室以及残渣储存室;固液分离腔室内设有固液分离装置,粉碎腔室内设有粉碎装置,烘干腔室内设有烘干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以及垃圾检测装置;垃圾检测装置探测到垃圾时,向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的大小,控制固液分离装置、粉碎装置、烘干装置开始工作。本发明的垃圾收集装置,分离后的液体进入所述储液腔室储存,烘干的垃圾储存在残渣储存室内,湿垃圾烘干后不易滋生细菌、不容易产生异味,并且可作为绿地内的绿化肥料;实用性强,弥补了现有室外垃圾不能丢弃湿垃圾的缺陷,减少了干湿垃圾分类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装置,尤其适用于室外的公共场所。
背景技术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现有的垃圾桶干湿垃圾混合,垃圾由环卫工人定期清理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多数情况下垃圾桶及桶周围由于漏出的液体,桶内以及桶外均留下顽固污渍难以清理且无人理会,久而久之恶臭萦绕蚊蝇害虫聚集,直接影响环境美观和游人健康。针对绿地日常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关绿化管理维护部门会派人定期进行浇水施肥和环境美化处理,这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目前,在许多试点城市已经开始了系统的垃圾分类,可以预计未来会有更过的城市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现有的湿垃圾处理难以实现有效的干湿分离以及难以实现油水分离,从而使固液分离后的液体依然难以找到用处而不得不倾倒处理,且固液分离后的固体垃圾在处理时又多采用焚烧、堆肥和填埋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处理成本,同时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垃圾污水混合的油污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也更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另外,现有的垃圾桶缺乏针对室外的湿垃圾处理,由于行人室外活动时难以找到丢湿垃圾的地方而不得不扔至干垃圾桶,从而带来了垃圾分类负担,而室外湿垃圾处理具有单次量少的特点,因而,需要针对室外湿垃圾处理设计合适的垃圾收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室外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干垃圾收集装置和湿垃圾收集装置,所述湿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固液分离腔室、粉碎腔室、烘干腔室、储液腔室以及残渣储存室;所述固液分离腔室内设有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粉碎腔室内设有粉碎装置,所述烘干腔室内设有烘干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以及用于探测垃圾的垃圾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粉碎装置、所述烘干装置、所述垃圾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垃圾检测装置探测到垃圾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的大小,控制所述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粉碎装置或所述烘干装置开始工作;由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实现湿垃圾的固液分离,液体进入所述储液腔室储存,固体进入所述粉碎腔室由所述粉碎装置完成粉碎,粉碎后的残渣进入所述烘干腔室由所述烘干装置烘干,并储存在所述残渣储存室内,完成湿垃圾的处理。
本发明的垃圾收集装置,尤其适用于室外公共场所等缺乏管理的垃圾桶,现有的室外垃圾桶均不具有干湿分离的功能。通过合理设置湿垃圾桶的结构,使湿垃圾桶具有自动处理湿垃圾的功能,从而使湿垃圾能够实现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垃圾被粉碎,被烘干,最后储存,避免了行人随意丢弃湿垃圾带来的垃圾分类的麻烦,同时避免了湿垃圾长期缺乏处理而带来的细菌、异味等问题,非常方便、实用,适合当下垃圾分类伊始而行人乱扔湿垃圾的现状。
垃圾检测装置可以选择感应开关、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能够探测到垃圾存在的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此处不做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