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核共用网口的实现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3054.2 | 申请日: | 2020-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军;吴闽华;孟庆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28 | 分类号: | G06F13/28;G06F9/54;G06F15/167;H04L12/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陈专;王永文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用 实现 方法 智能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核共用网口的实现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主核系统生成物理网口,从核系统创建一个物理网口;当所述从核系统需要接收报文时,所述主核系统通过第一DMA通道将报文传输到所述从核系统的BD环上;当所述从核系统需要发送报文时,所述从核系统将报文通过第二DMA通道传输到所述主核系统的物理网口发送BD环指向的内存。本发明通过主核系统控制物理网口,并生成网络接口,从核系统也创建一个网络接口,主核系统通过DMA通道将报文传输到从核系统的BD上,发送则是从核系统将报文通过DMA通道传输到主核系统的网口发送BD指向的内存,避免出现丢包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核共用网口的实现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嵌入式多核系统领域,存在两种技术,一是AMP(A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非对称多处理,在这种架构下,存在多个处理器;每个中央处理器在某个特定时间内,被指定一个特定的任务去执行),另外一种是SMP(Symmetric Multi 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多个CPU,各CPU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SMP系统上的每个CPU共享系统所有资源,包括串口在内,SMP系统只要一个控制台就够了,而AMP每个CPU有独立的运行代码,任务的调度也是独立的,对整个系统资源的访问也是互斥的,每个CPU上运行的操作系统(OS)甚至完全不一样。
一个物理CPU芯片一般都带有网口,但是网口硬件只能被一个CPU内核系统使用,如果另外一个CPU内核也要使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
为了实现双核都能使用物理网口收发报文,通常用的做法是:物理内核被主核控制,同时主从核利用核间共享内存虚拟一个网口,从核要往物理网口发送的报文,先经过虚拟网口,然后经过主核转发到物理网口。如图1所示,物理网口eth0被主核系统控制,同时主从核各自虚拟了一个虚拟网口mnd0,如果从核系统要往外部网络发送报文,先通过从核的mnd0把报文发给主核的mnd0,主核mnd0收到报文后,再调用物理网口eth0发送函数,将报文发送到外部物理网络上去。
同时,从核要接收外部物理网络的报文过程是,主核系统eth0网口收包函数,接收到外部报文后判断是要发送给从核的报文后,通过主核的虚拟网口mnd0发送函数,发送给从核的mnd0网口,这样从核就收到了外部网络报文。
但是,上述方式在两个网口之间进行软件转发时,存在内存拷贝,在大流量的情况下,会出现丢包的情况。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核共用网口的实现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两个网口之间进行软件转发时,存在内存拷贝,在大流量的情况下会出现丢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核共用网口的实现方法,所述双核共用网口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主核系统生成物理网口,从核系统创建一个物理网口;
当所述从核系统需要接收报文时,所述主核系统通过第一DMA通道将报文传输到所述从核系统的BD环上;
当所述从核系统需要发送报文时,所述从核系统将报文通过第二DMA通道传输到所述主核系统的物理网口发送BD环指向的内存。
优选地,所述的双核共用网口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当所述从核系统需要接收报文时,所述主核系统通过第一DMA通道将报文传输到所述从核系统的BD环上,具体包括:
预先将所述BD环设置在所述主核系统和所述从核系统的共享内存中,所述BD环所指向的收包地址为所述从核系统预选分配的内存;
所述主核系统的物理网口驱动接收到报文后,根据预设规则判断出给所述从核系统的报文,则设置所述第一DMA通道的参数,启动DMA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30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