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溢油屏障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3038.3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9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潘青青;向宏;伍骏;赵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G06F111/10;G06F17/11;E02B15/04;E02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赵薇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溢油 屏障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溢油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溢油屏障的设计方法,为气动屏障阻隔和富集油污的优化设计提供模型支持,从而提高其综合性能和减小能耗,同时降低研发的高成本投入和缩短周期,有利于减小溢油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包括:a、考虑气动屏障中气泡的聚并和破裂、湍流对气泡的影响以及气动屏障与大气、油和水的相互作用,构建气动屏障、大气、油、水四相耦合的CFD模型;b、进行三维建模,求解构建的气动屏障、大气、油、水四相耦合的CFD模型,获取求解结果;c、用气动溢油屏障的物理实验对求解结果进行验证。本发明构建的气动屏障、大气、油、水四相耦合的CFD模型计算准确、快速、稳定,便于开展数值试验,对气动溢油屏障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溢油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溢油屏障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海上溢油是油气开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和风险。一种有效通 用的应急措施是布放围油栏来围控油污,但当处于高海况或者拖航速度过快时, 可能导致围油栏失效。采用面源的气动屏障(气幕/气泡帘)和围油栏联用,能 够有效地提高对油污的围控效率。在相对平静的水域中,气动屏障还可以单独 使用,具有不影响通航的优点。尽管专利公开了气动溢油屏障的装置结构(比 如中国专利CN 104652388 B利用气幕围油的方法和装置),但没有给出定量化 的气动溢油屏障的动力学特性。然而对于设计性能高,能耗小的气动溢油屏障, 流体力学信息至关重要。物理实验往往成本高、周期长,且很难得到全面的数 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快速、稳定计算去设计气动溢油屏障的数值模 拟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溢油屏障的设计方法, 为气动屏障阻隔和富集油污的优化设计提供模型支持,从而提高其综合性能和 减小能耗,同时降低研发的高成本投入和缩短周期,有利于减小溢油对海洋环 境的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溢油屏障的设计 方法,包括:a、考虑气动屏障中气泡的聚并和破裂、湍流对气泡的影响以及气 动屏障与大气、油和水的相互作用,构建气动屏障、大气、油、水四相耦合的 CFD模型;b、进行三维建模,求解构建的气动屏障、大气、油、水四相耦合的 CFD模型,获取求解结果;c、用气动溢油屏障的物理实验对求解结果进行验证。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在所述步骤a中,大气、油、水三个连续相的瞬变流 动在欧拉坐标系下采用VOF模型描述,求解大气、油、水三相的体积分数连续 性方程和混合相的动量方程,并追踪三相间的界面,采用考虑了自由液面对湍 流阻尼的k-epsilon湍流模型闭合。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在所述步骤a中,气动屏障中的气泡采用拉格朗日坐 标系下的力平衡方程和运动方程求解。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气泡受到水施加的拖曳力和虚拟质量力,并反馈 到混合相的动量方程中,其中,拖曳力系数由Tomiyama模型获得;所述气泡受 液相湍流的影响以湍扩散力体现。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当水深较浅时,所述气泡的密度变化可忽略不计;当 水深较深时,所述气泡的密度变化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采用Calderbank模型描述所述气泡的平衡粒径;在此 基础上,采用Laux和Johansen模型描述所述气泡的聚并和破裂过程。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当所述气泡到达自由液面时,停止追踪。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通过在动量方程中加入源项,实现在封闭区域内加入环境水流;
b2、划分网格,在大气、油、水的交界面处、气动屏障区域进行细化;
b3、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3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