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2314.4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7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余培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823 | 分类号: | H04L43/0823;H04L43/50;H04L41/0631;H04L45/586;H04L43/0817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詹建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从特定物理网络接口的K个虚拟局域网子接口中,按照预设的选取方式选取M个虚拟局域网子接口,并在选中的M个虚拟局域网子接口的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中建立检测协议会话,将建立了检测协议会话的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作为检测虚拟路由转发实例,将未被选中的K‑M个虚拟局域网子接口的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作为订阅虚拟路由转发实例;获取检测虚拟路由转发实例检测到的链路状态信息;指示订阅虚拟路由转发实例根据链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变更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减少对网络设备的CPU和内存等设备资源的占用,从而提升网络设备性能和网络传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保障数据传送质量和速度,对网络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若网络链路出现故障,则需要尽快检测出故障点,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要求网络设备能够快速检测出故障并将流量切换至备份链路以加快网络收敛速度。链路故障的检测一般是通过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协议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机制。
在每个VRF(Virtual Routing Forwarding,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上创建BFD会话,BFD会话的双方在链路上定期向对方发送BFD控制报文,同时也在该链路上定期检测对方发送的BFD控制报文,以是否在一定条件下收到对方的控制报文进行故障检测。基于IEEE802.1q标准规范,在支持多VRF的路由器或者三层交换机中,同一个物理网络接口可以支持多达4096个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子接口,因此可建立4096个VRF实例。在每一个VRF实例中为了实现路由快速收敛,都开启一个BFD会话来确认到下一跳的连通性。假设每个BFD会话检测时间配置为100毫秒,则每100毫秒会发送和接收一个数据包,对于4096个BFD会话,每秒需要发送和接收40960个BFD数据包。如果检测时间配置的更短,每秒需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数更多。这给一个资源有限的网络设备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内存和网络增加过度的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在链路通信网络中由于链路故障检测对网络设备资源和网络传输资源的占用,导致网络设备性能和网络传输性能下降的问题。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包括:
从特定物理网络接口的K个虚拟局域网子接口中,按照预设的选取方式选取M个所述虚拟局域网子接口,并在选中的M个所述虚拟局域网子接口的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中建立检测协议会话,将建立了所述检测协议会话的所述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作为检测虚拟路由转发实例,将未被选中的K-M个所述虚拟局域网子接口的所述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作为订阅虚拟路由转发实例,其中,K和M均为正整数,MK;
获取所述检测虚拟路由转发实例检测到的链路状态信息;
将所述链路状态信息转发给所述订阅虚拟路由转发实例,指示所述订阅虚拟路由转发实例根据所述链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变更处理。
一种链路检测装置,包括:
实例对象选取模块,用于从特定物理网络接口的K个虚拟局域网子接口中,按照预设的选取方式选取M个所述虚拟局域网子接口,并在选中的M个所述虚拟局域网子接口的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中建立检测协议会话,将建立了所述检测协议会话的所述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作为检测虚拟路由转发实例,将未被选中的K-M个所述虚拟局域网子接口的所述虚拟路由转发实例作为订阅虚拟路由转发实例,其中,K和M均为正整数,MK;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检测虚拟路由转发实例检测到的链路状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2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