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染液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21154.1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单忠德;王绍宗;田宇航;沈敏举;张文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G01F1/58;G01F1/34;G01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霍文娟 |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染液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液检测装置。其中,该染液检测装置,包括:储液槽,用于储存待检测染液;视觉检测装置,与储液槽连接,用于采集待检测染液的图像信息;控制器,与视觉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对待检测染液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待检测染液的浓度参数,并生成浓度参数实际曲线。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染液检测装置存在误差大、成本高、无法实时在线检测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染液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染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染加工中,为了获得一定的颜色,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染,想要了解混合染液中所有染料的上染率情况,必须测出单支染料在溶液中的浓度或在织物上的染料量。测得染液浓度的变化可以直接获得上染率的变化,可以实时反映单位时间上染的染料的量,如果上染量符合预期,那么说明染色质量满足预期要求,为合格产品。
染色结果不仅仅取决于染料的用量,也受染色过程各种因素影响,监测染色过程各个阶段的染料浓度变化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染色工艺原理、提升染色工艺控制水平、促进染色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尚没有较为成熟的可工业化应用的染色浓度在线检测装置和分析方法,其难点主要在即时性、准确性和大的浓度范围适应性等方面。
现有的在线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主要是基于分光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其中,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滴定过程中对电位的检测,来检测染液中的还原剂的浓度,只能检测特定的成分,而且会破坏染液;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光谱采集系统检测染液的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进而对染液的浓度进行在线检测。
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在线检测装置在测量单组份染液的准确度较高,但是在检测多组分染液时,由于染料吸收峰之间的相互叠加,造成检测误差较大;分光光度法检测时效性差,精密仪器对环境要求高,可测浓度范围小,设备成本高,难以在企业进行在线推广应用。利用电位滴定法的对染色机的染液组分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只能在线监测还原性染料,局限性比较强,而且电位滴定法还存在反应误差较大、设备复杂、成本高、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染液检测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染液检测装置存在误差大、成本高、无法实时在线检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染液检测装置,包括:储液槽,用于储存待检测染液;视觉检测装置,与所述储液槽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染液的图像信息;控制器,与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待检测染液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待检测染液的浓度参数,并生成所述浓度参数实际曲线。
可选地,包括:第一管道,与所述储液槽连通,用于将染色机的染液注入所述储液槽中。
可选地,包括:第二管道,与所述储液槽连通,用于排出所述储液槽中储存的已完成检测的待检测染液,以及排出所述储液槽中的清洗后的污水。
可选地,包括:第三管道,与所述储液槽连通,用于将软水注入所述储液槽,对所述储液槽的待检测溶液进行稀释以及对所述第二管道进行清洗。
可选地,包括: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
可选地,包括:PH检测设备,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可选地,包括:多个阀门,其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管道的打开或者关闭。
可选地,包括:数据库,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存储染液的数据信息以及染色机染色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生成模块,所述生成模块分别与染色机、PH检测设备电连接,用于对所述染色机染色的工艺参数、所述待检测染液的PH值进行分析,生成PH值实际曲线以及工艺参数实际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1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