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十发导爆管打把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1150.3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2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端家荣;李攀峰;赵华锐;陶李超;李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9/30 | 分类号: | B65H49/30;B65H49/32;B65H54/54;B65H54/44;B65H54/70;B65H51/08;B65H57/12;B65H57/14;B65H61/00;B65B13/18;B65B13/04;B65C9/18;B65C9/26;B65C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115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十发导爆管打 | ||
本发明公开了全自动十发导爆管打把机,依次包括放线机构、线缓冲机构、绕线主机和收料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线机架,所述放线机架包括若干放线滚轴,所述放线滚轴上包括刹车带轮和放线料轮,所述刹车带轮与所述放线滚轴固定连接,所述放线料轮与所述放线滚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放线滚轴可带动放线料轮转动,所述放线机架上还包括放线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放线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放线电机与所述放线滚轴通过减速器连接,用于带动放线滚轴转动,所述放线机架上还包括与所述放线滚轮平行设置的防跳线杆,所述防跳线杆一端与所述放线机架固定连接,用于防止跳线。本发明提高了导爆管打把机的生产效率,同时节约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把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自动十发导爆管打把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也有了全自动导爆管裁线绕线打把机等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很好解决了传统人工、机器设备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导致其难以胜任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但是现有的全自动导爆管打把机均为单发打把机,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全自动十发导爆管打把机,进一步创新目前国内单发全自动导爆管打把机,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出的全自动十发导爆管打把机,依次包括放线机构、线缓冲机构、绕线主机和收料机构。
优选地,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线机架,所述放线机架包括若干放线滚轴,所述放线滚轴上包括刹车带轮和放线料轮,所述刹车带轮与所述放线滚轴固定连接,所述放线料轮与所述放线滚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放线滚轴可带动放线料轮转动,所述放线机架上还包括放线电机,所述放线电机与所述放线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放线电机与所述放线滚轴通过减速器连接,用于带动放线滚轴转动,所述放线机架上还包括与所述放线滚轮平行设置的防跳线杆,所述防跳线杆一端与所述放线机架固定连接,用于防止跳线。
优选地,所述线缓冲机构包括线缓冲机架,所述线缓冲机架上包括通过所述线缓冲机架上的直线滑轨与所述线缓冲机架滑动连接的第一过线轮,所述线缓冲机架上还包括线缓冲定滑轮和与所述线缓冲定滑轮相配的防跳线轮,所述线缓冲定滑轮和线缓冲防跳线轮固定在所述线缓冲机架的顶部,所述线缓冲机架上端还固定设有对第一过线轮进行缓冲的缓冲器。
优选地,所述绕线主机包括配合设置的摆线机构、送切线机构、焊接机构、送切标签机构、集线夹管机构、传线机构、绕线机构、取线机构和绕扎丝机构。
优选地,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焊头和控制焊头上下位移的气缸,所述焊头上还固定设有超声波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传线机构包括夹管机构和导爆管转移机构。
优选地,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盘和用于固定导爆管的夹线机构。
优选地,所述取线机构包括抓管爪子,所述抓管爪子上端设有控制抓管爪子上下位移的爪子升降机构,还包括控制抓管爪子水平位移的爪子转移机构。
优选地,所述摆线机构包括上机架,所述上机架上固定设有若干穿线管,所述上机架上还固定设有与所述穿线管相配的第二过线轮,所述上机架上还固定设有计米机构,所述计米机构包括计米轮和光电编码器。
优选地,所述送切线机构包括穿线轮和包胶导线轮,所述包胶导线轮位于所述穿线轮的下方,且所述包胶导线轮用于输送导爆管,所述包胶导线轮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切断刀、导线板和穿线板,所述切断刀可上下位移以切断导爆管。
优选地,所述送切标签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标签吸夹机构、标签切断机构和标签压紧机构,所述标签吸夹机构下端设有与其相配的标签转移机构,所述标签压紧机构远离所述标签切断机构的一侧还设有标签修正电机压轮模块,所述标签切断机构和所述标签压紧机构之间还固定安装有标签检测颜色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理工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1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