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0857.2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封志军;程云;张耀;刘勇;袁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1F5/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波 |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铁路 路基 集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铁路工程,特别涉及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填筑路基结构,埋设横向排水管;填筑压实路基结构的剩余部分,并在集水井的预定位置同步填筑中粗砂填筑体,并使横向排水管内侧端位于中粗砂填筑体内,且中粗砂填筑体的截面尺寸大于集水井的预定截面尺寸;开挖中粗砂填筑体,直至横向排水管高程位置;进行集水井施工,使横向排水管与集水井相连通;浇筑集水井与路基结构之间的间隙,使间隙封闭。本发明的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效率高,且路基结构临近预制集水井位置的部分压实效果好,填筑体质量能够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工程,特别涉及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铁路通常需要在路基中心每间隔30-50m、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接口附近设置集水井。目前集水井有两种常用的施工方法,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方法一,路基填筑至顶部高程,且预埋横向排水管,在填筑压实后的路基填筑体上开挖小截面的集水井至集水井底部高程位置,施工困难、效率低;
方法二,在路基填筑至集水井底部高程后,分节安装预制集水井,分层填筑上部的路基填筑体,这种情况会对路基填筑施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临近预制集水井位置压实效果较差,填筑体质量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存在的施工困难、效率低,临近预制集水井位置压实效果较差,填筑体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效率高,且路基结构临近预制集水井位置的部分压实效果好,填筑体质量能够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填筑路基结构至横向排水管高程位置,埋设所述横向排水管;
S2:填筑压实路基结构的剩余部分,并在集水井的预定位置同步填筑中粗砂填筑体,并使所述横向排水管内侧端位于所述中粗砂填筑体内,且所述中粗砂填筑体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集水井的预定截面尺寸;
S3:开挖所述中粗砂填筑体,直至所述横向排水管高程位置;
S4:进行所述集水井施工,使所述横向排水管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
S5:浇筑所述集水井与所述路基结构之间的间隙,使所述间隙封闭。
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在集水井的预定位置同步填筑中粗砂填筑体,并使所述横向排水管内侧端位于所述中粗砂填筑体内,且所述中粗砂填筑体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集水井的预定截面尺寸,采用中粗砂与其它路基填料同步填筑路基结构的剩余部分,不影响路基结构的填筑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填筑施工完成后,对无粘结力的中粗砂进行开挖施工,形成比集水井外径大的基坑,其施工速度快,在较大的基坑中施工集水井方便快捷,在集水井与路基结构之间的间隙中进行浇筑施工,不对路基结构的质量产生影响,该方法施工方便、快速、质量可控,同时具有经济、环保和利于推广等特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集水井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效率高,且路基结构临近预制集水井位置的部分压实效果好,填筑体质量能够保证。
优选地,所述中粗砂填筑体的截面尺寸为所述集水井的预定截面尺寸的1.1-1.2倍,其能满足施工需要,又能够更好地保证且路基结构临近预制集水井位置的部分浇筑压实效果。
优选地,埋设所述横向排水管后,在所述横向排水管的内侧端口处包裹用于土工布;在所述集水井施工完成后,拆除所述土工布。
排水管的内侧端口处包裹用于土工布,用于防止中粗砂填筑体进入所述横向排水管,在所述集水井施工完成后,拆除所述土工布,使集水井内的水能够正常排入横向排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