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兼顾精确指向及位置安全的火星探测器对地天线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0453.3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誌元;于常利;黄韵弘;李立斌;朱庆华;冯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H01Q1/2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晓艳 |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兼顾 精确 指向 位置 安全 火星 探测器 天线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兼顾精确指向及位置安全的火星探测器对地天线控制方法,在闭环控制阶段,对地天线根据实时计算得到的参考角速度调整对地天天线的姿态,使其实现对地跟踪;当前时刻距离预设的轨控时刻小于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进入偏置阶段,在偏置阶段,设置对地天线偏置到安全角度,并在当前时刻距离预设的轨控时刻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时间段时,判断对地天线是否偏置到位,如果是,则在轨控时刻执行轨控操作;否则,取消轨控操作。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长期飞行阶段对地天线可闭环跟踪并精确指向地球,保障通讯链路通畅;在轨控期间可自主偏置到安全位置,避免天线铰链受到较大推力冲击折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兼顾精确指向及位置安全的火星探测器对地天线控制方法,属于火星探测对地天线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近地卫星多为长期对地定向稳态控制,使用全向天线,不需要驱动天线实时跟踪地球,对天线的控制精度要求不高,并且不会出现通信链路中断的问题。而火星探测器与地球距离远,天线波束角小,探测器轨道的变化会造成对地天线的指向角度实时变化,因此要求对天线的指向控制精度高,能实时跟踪指向地球。传统的天线控制方法无法满足火星探测任务对天线指向精度的需求。
此外,传统近地卫星执行变轨任务所需的推力一般在几十牛量级,冲击小,且通讯无时延问题,变轨前由地面注数控制天线驱动至安全位置。火星探测器在整个探测任务过程中,会多次采用3000N的发动机进行变轨,变轨器件的大推力对天线的固件产生冲击,若不控制天线偏置到安全位置会产生天线折断的风险。
由于器地通讯延迟的问题,传统的地面控制方法无法及时驱动天线到安全位置,地面也无法及时判读天线是否驱动到位,直接影响后续执行控轨的策略。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兼顾火星探测对地天线精确指向及位置安全的自主控制方法。探测器在长期对日模式下,控制系统可实现自主驱动对地天线可闭环跟踪并精确指向地球,保障通讯链路通畅;在轨控期间可自主偏置到安全位置,避免天线铰链受到较大推力冲击折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兼顾精确指向及位置安全的火星探测器对地天线控制方法,在长期飞行阶段对地天线可闭环跟踪并精确指向地球,保障通讯链路通畅;在轨控期间可自主偏置到安全位置,避免天线铰链受到较大推力冲击折断。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兼顾精确指向及位置安全的火星探测器对地天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闭环控制阶段和偏置阶段;
闭环控制阶段,每个控制周期都执行如下步骤:
(1)、基于对地天线的驱动策略,实时计算当前控制周期的对地天线驱动指令角,再根据连续两个控制周期的对地天线驱动指令角,计算对地天线参考角速度;
(2)、判断当前时刻距离预设的轨控时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时间段,如果是,则进入偏置阶段;否则,根据步骤(1)计算得到的对地天线参考角速度调整对地天天线的姿态,使其实现对地跟踪,重复步骤(1)~步骤(2);
偏置阶段执行如下步骤:
(3)、设置对地天线偏置到安全角度,之后进入步骤(4);
(4)、判断当前时刻距离预设的轨控时刻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时间段,如果是,则判断对地天线是否偏置到位,如果是,则在轨控时刻执行轨控操作;否则,取消轨控操作。
当对地天线采用先绕本体坐标系X轴旋转,再绕本体坐标系Y轴旋转的驱动策略时,所述对地天线驱动指令角包括对地天线本体坐标系X轴驱动角度和对地天线本体坐标系Y轴驱动角度;所述参考角速度为对地天线本体坐标系X轴参考角速度和对地天线本体坐标系Y轴参考角速度。
所述对地天线驱动指令角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得到:
(1.1)、获取对地天线本体坐标系下的地球矢量R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