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箱一体式点播排种器及谷物点播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0072.5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7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瑜;康建明;张宁宁;彭强吉;张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种 体式 点播 排种器 谷物 机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箱一体式点播排种器及谷物点播机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黎麦播种要求高的问题,实现谷物的精量点播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种箱一体式点播排种器,包括壳体,内部中空用于形成容纳种子的空间,壳体能够实现转动,且壳体环向开有若干出种口;取种勺,设于壳体内壁出种口的一侧以获取壳体内的种子;排种部件,活动安装于出种口处,与取种勺安装于同一出种口处,在壳体转动过程中,排种部件依靠自重及壳体转动离心力能够相对于壳体出种口实现转动,从而实现出种口的打开或闭合,进而将取种勺获取的种子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箱一体式点播排种器及谷物点播机械。
背景技术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谷物之母”,富含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藜麦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3%,还是一种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有益功效。美国早在80年代就将藜麦引入NASA,作为宇航员的日常口粮, FAO认定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的粮食,并进行藜麦的推广和宣传。藜麦具有极高的商品价值,种植前景广阔。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并逐步引进试种藜麦新品,目前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有规模化种植。发明人发现由于藜麦种子较小,呈小圆药片状,直径1.5-2毫米,千粒重仅有1.4-3克,这样因体积小重量轻的问题给精量播种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黎麦植株高大、粗壮,对空间要求较高,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撒种,或者使用播种机具耧播或谷子播种机来进行播种,针对性差,播撒不均匀或者播种间距太小,不能满足黎麦对空间生长的需求,导致黎麦产业化种植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同样地,其他的谷物如花生等对播种间距都是有较高要求的,但同样没有相适应的作业机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种箱一体式点播排种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专业黎麦排种设备的难题,有效实现谷物精量化排种,满足谷物对生长空间的要求。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谷物点播机械,通过搭载点播排种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谷物点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一种种箱一体式点播排种器,包括:
壳体,内部中空用于形成容纳种子的空间,壳体能够实现转动,且壳体环向开有若干出种口;
取种勺,设于壳体内壁出种口的一侧以获取壳体内的种子;
排种部件,活动安装于出种口处,与取种勺安装于同一出种口处,在壳体转动过程中,排种部件依靠自重及壳体转动离心力能够相对于壳体出种口实现运动,从而实现出种口的打开或闭合,进而将取种勺获取的种子排出。
上述的点播排种器,壳体既作为种子存放空间,通过取种勺直接取种,通过排种部件来控制出种口的打开或闭合,使得种子从出种口处排出,壳体实现存种和排种为一体,排种器所占空间小,取种、排种速度快,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排种部件包括排种件,排种件安装于所述出种口的外侧,且排种件呈中空的框体,排种件中空处与出种口位置一致,每一出种口处均设置一排种件。
排种部件还包括内摆块和外摆块,内摆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侧,外摆块活动安装于所述排种件的中空处,排种件中空框体对外摆块的摆动形成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外摆块的摆动幅度,内摆块和外摆块在壳体转动过程中,在某一出种口运动至壳体底段时,内摆块封闭出种口,在出种口即将运动至壳体底部时,外摆块打开排种件中空处,便于排种。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出种口的一侧设置限位板,所述内摆块通过第一销钉可旋转安装于限位板处,第一销钉与所述取种勺分别位于同一所述出种口的同一侧,通过限位板限定内摆块的最大摆动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