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奥氏体不锈钢医疗器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9334.6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34;C21D1/18;C21D8/06;C25F3/06;C25F7/00;B21B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王威钦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 不锈钢 医疗器械 零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医疗器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对奥氏体不锈钢线材进行冷轧处理10~13道次后制成医疗器械零件,在10~13道次冷轧处理的过程中还包括对奥氏体不锈钢盘圆进行退火处理9~11次,每一道次冷轧处理相比于其前一道次冷轧处理的轧制变形率小于75%;退火温度为1000℃~1200℃。本发明用于医疗行业的医疗器械零件的加工,改变了以往采用线切割之后再CNC表面抛光的工艺过程,加工工时大大压缩,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一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医疗器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行业,医疗器械中涉及到有些零件(比如腔镜下切割吻合器及一次性钉匣的钉匣底座)是不锈钢材质的,比如马氏体不锈钢或奥氏体不锈钢,目前的加工方式都是线切割,材料浪费严重,成本高,并且线切割之后还要做CNC表面抛光,加工工时长,批量生产时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医疗器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用于医疗行业的医疗器械零件的加工,改变了以往采用线切割之后再CNC表面抛光的工艺过程,加工工时大大压缩,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一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医疗器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对奥氏体不锈钢线材进行冷轧处理至少10道次后制成医疗器械零件,在冷轧之间还包括对奥氏体不锈钢线材进行退火处理,每一道次冷轧处理相比于其前一道次冷轧处理的轧制变形率小于75%;退火温度为1000℃~1200℃;每次退火后采用极冷方式冷却至500℃以下,冷却介质为冷却液,冷却速度为20~50℃/mi n。目前最后一道次为四个被动辊,实质为挤压工序;退火处理设置在10~13道次冷轧处理之中,所以其中有几次冷轧处理是连在一起的,并不是每次冷轧后就设置一道热处理工序(退火一共9~11道次)。由于材质(301不锈钢)的原因,相邻道次间变形率不能大于75%,否则会开裂。制成的医疗器械零件其形状呈背面为弧面的槽钢状,主要用于腔镜下切割吻合器及一次性钉匣的钉匣底座。冷却液为冷却水或冷却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不锈钢线材经过轧制区的速度为V1,经过热处理区的速度为V2,热处理工序中采用管式炉,管式炉其炉长为8~10m;0m/min<V1<20m/min,1m/min<V2<8m/min。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线材直径为17±0.3mm;所述线材材质为301不锈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退火温度为1050℃~108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冷轧处理中所用轧辊其用于轧制的曲面上设有环形凸起和/或环形凹陷,环形凸起及环形凹陷与其对应的轧辊同心设置,环形凸起及环形凹陷与每次轧制后的线材截面形状相仿形适配。制成后的医疗器械零件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外缘为圆弧形的方槽状(类似于底面为圆弧的槽钢状),如果将制成后的医疗器械零件其槽口向上布置,则制成后的医疗器械零件其宽度尺寸为11.94±0.1mm,其高度尺寸为9.2±0.1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最后一道冷轧处理后对制成的医疗器械零件进行表面电解处理,电解后清洗,清洗后风干,电解清洗风干后的医疗器械零件浸泡在用于治疗患者疾患的药液里10h后风干,之后在医疗器械零件表面涂一层防护膜。表面腐蚀成类似蜂窝状,浸泡在药液里10h后风干(这样用于治疗患者疾患的药液留在微孔里),然后在零件表面涂一层膜,使用前加热或使用酒精处理掉,这样在作为刀具(手术吻合器用腔镜刀异形)使用时与人体接触后药液能够起到作用;微孔里设置纳米级机器人,机器人进入人体内到达病灶(控制行走路线),消灭肿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热处理工序中采用激光退火炉,激光脉冲频率为500Hz,激光能量密度为300~500mJ/cm2,激光退火时间为10~30ns,激光退火炉的输出功率为10W。采用处理晶圆的激光退火炉,节省占地空间,不再使用长度高达8至10米的管式炉,使得生产线变短,并且退火效果更好,退火效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9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腿部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触控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