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7962.0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8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延庆;杨春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宝峰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0/0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罗伟清 |
地址: | 314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 烟气 脱硫 除尘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设备,涉及烟气脱硫除尘技术领域,括机体、喷淋引流机构和脱硫室,所述机体的内部左侧安装有过滤室,且过滤室的左上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过滤室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废料槽,且第一废料槽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机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烟气流动室,且烟气流动室的左右两侧下方均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喷淋引流机构安装于烟气流动室的内部,所述烟气流动室的内部上方固定有水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对过滤机构的设置便于对烟气中的烟尘进行过滤除尘,通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便于对烟气中的大颗粒烟尘进行初步过滤,去除烟气中的灰尘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硫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脱硫泛指燃烧前脱去燃料中的硫分以及烟道气排放前的去硫过程,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除尘就是把烟尘粒子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捕集、回收的过程。在热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烟气,这类烟气需要脱硫除尘排放。
现有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在脱硫的过程中烟气与脱硫剂无法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脱硫程度不足,并且不便于对过滤出的烟尘进行及时排出处理,也不便于对烟气进行引流导致烟气的喷淋降尘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在脱硫的过程中烟气与脱硫剂无法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脱硫程度不足,并且不便于对过滤出的烟尘进行及时排出处理,也不便于对烟气进行引流导致烟气的喷淋降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电烟气脱硫除尘设备,包括机体、喷淋引流机构和脱硫室,所述机体的内部左侧安装有过滤室,且过滤室的左上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过滤室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废料槽,且第一废料槽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机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烟气流动室,且烟气流动室的左右两侧下方均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喷淋引流机构安装于烟气流动室的内部,所述烟气流动室的内部上方固定有水箱,且水箱的下侧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安装有喷淋管,且喷淋管的下方固定有喷头,所述脱硫室安装于机体的内部右侧,且脱硫室的内部中下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方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外侧固定有旋转扇叶,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安装有脱硫机构,所述脱硫室的内部下方固定有第二废料槽,且第二废料槽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排污口,所述脱硫室的右上方安装有出气腔,且出气腔的内部固定有空气滤芯,所述出气腔的外侧设置有出气口,且出气腔的下方连接有回流管,所述机体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柱,且机体的外侧固定有防撞条。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集料管和进料口,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且第二过滤网的下侧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过滤室的内部一侧固定有集料管,且集料管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交接处上侧开设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均呈倾斜状结构,且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网孔密度逐步缩小。
优选的,所述喷淋引流机构包括有固定挡板、下水口、弧形底板、排水槽和排水管,所述烟气流动室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挡板,且固定挡板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下水口,所述烟气流动室的底部固定有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槽,且排水槽的下方连接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下水口呈锥形状结构,且下水口对称分布固定挡板的下方两侧,并且固定挡板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水箱通过连接管与喷淋管的内部相连通,且水箱的下方等距离设置有喷淋管和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宝峰热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宝峰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