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翅片弯管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7364.3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3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楼俊鳞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俊鳞 | 
| 主分类号: | B21D7/024 | 分类号: | B21D7/024;B21D53/06;B21D7/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贺龙萍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翅片弯管机,包括机座、进料装置及弯折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能对管子进行固定、推进或使其旋转;所述弯折装置设有变R机构、偏转机构、旋转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变R机构,调节丝杆调节与基座轴心的距离,能调出任意弯折半径,适应不同的弯管半径需求;设置偏转机构,通过弯管时管子的自适应力与偏转机构内部结构配合,进行与所述旋转件旋转方向反向的偏转,从而减轻弯管时产生的管面凹痕,使后续弯管与翅片连接处不易松动,保持换热器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弯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翅片弯管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通常需要将换热管弯出多个弯道,并在换热管的表面套上多个翅片。这就需要在加工翅片管时,首先对管子进行弯管操作。
现有的弯管设备通过夹住管子的两端,使其中一端随着夹具一起旋转来实现弯折。在整个过程中,夹具的侧边对管子的作用力始终大于夹具内部对管子的作用力,使得弯折后的管子表面在与夹具的侧边接触的地方易形成凹痕,在后续弯管与翅片连接时,较大的连接缝隙,弯管与翅片的连接易松动,从而使换热器换热性能变差。
同时,由于不同换热器的生产需要,对不同换热器管子的弯折半径也会不同,现有的弯管设备是通过更换设备上的R模,使换热器管子在设备中随R模一起转动,从而制造出不同弯折半径的换热管。但每次更换R模,都需要对R模具进行拆装、拧紧,并重新调整位置,费时费力,且经常遇到生产车间没有与所需弯折半径相匹配的R模的情况,带来生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随意调节弯管半径且能减轻弯管管面凹痕的翅片弯管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翅片弯管机,包括机座、用于对管子进行固定、推进或使其旋转的进料装置及设于机座一端的弯折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设于机座上方;所述弯折装置包括在弯折时对管子进行固定的夹紧机构和在弯折时对管子进行弯折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弯折中心件、与弯折中心件活动连接的旋转件;所述弯折中心件包括基座、设于基座内的通孔、变R机构、偏转机构;所述变R机构包括贯穿于所述基座通孔的丝杆、套于丝杆外的变R件;当丝杆转动时,所述变R件沿着丝杆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偏转机构包括偏转块;所述偏转块设于变R机构内部,在弯管时,所述偏转块带动变R机构偏转。
通过设置变R机构,在调节弯曲半径时,松开丝杆上的螺母,在丝杆的转动和前后两个挡板的共同作用下,变R件进行弯折中心件径向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实现了变R件上的半圆柱形通孔到弯折中心件的轴心的距离的长短变化;由于旋动件是沿着管子的弯折中心进行旋转的,弯折中心件的轴心也就是管子弯折的中心,而在弯折时,管子是被紧紧夹在变R件上的半圆柱形通孔内的,那么,变R件上的半圆柱形通孔到弯折中心件的轴心的距离,就是管子的弯曲半径,从而使得通过转动丝杆调节变R件就能实现对管子的弯曲半径的调整,满足换热管弯管过程中不同弯管半径的生产需要。
弯管时,由于管子受到弯折装置的作用力,管子对弯折装置也产生一个与弯折方向反向的作用力,偏转块受到管子的所用力后,带动换R件上部进行与所述旋转件旋转方向反向的偏转,使变R件半圆柱缺口的侧边对管子的较大作用力能分散到变R件半圆柱缺口的内壁壁面上,从而减轻弯管时变R件半圆柱缺口的侧边夹出的管面凹痕,避免在后续弯管与翅片连接时,产生较大的连接缝隙,使得弯管与翅片的连接更牢固,从而使换热器换热性能变稳定。
所述变R机构还包括与基座固连的前后两个挡板、设于前挡板上的标尺、设于变R件内的2个通孔、设于变R件内的2个空槽、设于空槽中部且与变R件固连的柱状体、设于变R件侧壁的多个插接凸块;所述变R件具有上块体、中块体、下块体;所述上块体、下块体各有一个半圆柱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俊鳞,未经楼俊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