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氰化贫液中的沉淀渣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7177.5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川;韩庆;李名新;王晓歌;刘奎仁;陈建设;吕久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9/20;C22B19/30;C25C1/12;C25C7/06;C01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11081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氰化 中的 沉淀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氰化贫液的沉淀渣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氰化贫液的沉淀渣放入到碱性硫化物溶液中,在常温下反应20~60min后,获得主要成分为ZnS的新渣相,进而完成对氰化贫液的沉淀渣中Zn元素的回收;(2)将回收Zn元素之后的带有Cu(CN)32‑离子的溶液作为电解液,直接作为电解液,再通过电解电解液对金属铜进行回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氰化贫液的沉淀渣进行的环境友好的全湿法回收处理,实现了以硫化物溶液直接转化沉淀渣,使沉淀渣中的有价元素Zn和Cu得以高效分离回收,彻底实现无害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氰化贫液中的沉淀渣的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
作为第一产金大国,金精矿氰化浸出是国内最常见的黄金提取方法。由于氰化物的剧毒属性,氰化提金后产生的含氰贫液就成为了黄金行业环保治理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内环保压力与日俱增,出于成本的考虑,多数黄金冶炼企业均采用酸化法,简单处理含氰贫液中的Cu等重金属元素后,液体中和后返回浸出流程继续循环使用;不断的闭路循环使用,产生高浓度/高盐度含氰贫液,目前尚缺乏环境友好且经济合理的处理技术。
对于此类高浓度/高盐度含氰贫液贫液,未来唯一适宜的处理办法是以铁盐,锌盐和铜盐等为主的沉淀法。铁盐沉淀法:专利CN105523663B公开了一种电镀废水的处理工艺,其中,步骤5中采用了亚铁盐和双氧水作为沉淀剂与氧化剂进行沉淀重金属与氰化物,使废水达标排放;但是所形成的铁氰化物异常稳定,且作为危险固废物回收利用价值不大。锌盐沉淀法:专利CN104528899A提出一种焦化废水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混凝剂由铁盐、铝盐、镁盐和锌盐组成;助凝剂由PAM和膨润土组成;促进剂由沸石粉和壳聚糖组成用以降低焦化废水中COD、氨氮、色度、挥发酚和氰化物浓度。铜盐沉淀法:该法主要以亚铜离子与氰根形成氰化亚铜除去氰化物,但是由于铜盐价格较贵及在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硫氰根的条件下,形成硫氰化亚铜,会显著增加铜盐消耗。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即以锌盐沉淀氰根离子,产生的锌盐沉淀渣包括Zn(CN)2、ZnCu(CN)3、CuCN和少量CuSCN等。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缺乏合理高效的沉淀渣处理技术,否则该贫液处理技术的成本是黄金企业无法承受的,故而该方法尚未获得工业应用。发明专利CN109385538A是利用锌盐净化与碳酸盐转溶实现锌盐的回收利用,但是在此过程中锌盐净化会与贫液中的铜氰络合物一同沉积于渣中,在用碳酸盐转溶时,虽然分离了锌,但是铜氰络合物会重新进入溶液返回到流程,并且渣处理使用的是酸化法,从而未能解决酸化所带来的弊端。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氰化贫液中的沉淀渣的处理方法,通过以闪锌矿(ZnS)和金属铜的形式分别回收渣中的Zn和Cu,实现无害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氰化贫液的沉淀渣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氰化贫液的沉淀渣放入到碱性硫化物溶液中,在常温下反应20~60min后,获得主要成分为ZnS的新渣相,进而完成对氰化贫液的沉淀渣中Zn元素的回收;
(2)将步骤(1)中回收Zn元素之后的带有Cu(CN)32-离子的溶液作为电解液,并通过电解电解液对金属铜进行回收;
其中,氰化贫液的沉淀渣的主要成分包括Zn(CN)2、ZnCu(CN)3、CuCN和CuSCN。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渣中的Zn元素的含量为20%~40%,Cu元素的含量为5%~20%。
进一步的,在将氰化贫液的沉淀渣放入到碱性硫化物溶液时,所用的碱性硫化物溶液与沉淀渣的液固比2~4:1,且碱性硫化物加入量为沉淀渣的理论锌量的0.9~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1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