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靠离泊辅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7148.9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原;夏媛媛;姜雨函;朱慎超;崔永久;赵新越;柴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37 | 分类号: | G01S13/937;G01S13/87;G01S13/86;G01S17/02;G01S17/87;G01S17/93;G05D1/02;G05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靠离泊 辅助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靠离泊辅助系统,包括:全方位感知设备用于对船舶的靠离泊过程进行监测,得到实时监测数据;自动控制模块包括数据融合子模块和控制子模块,其中数据融合子模块用于对全方位感知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加权融合,得到融合值;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融合值结合岸基中心发送的靠泊指令对船舶靠泊的时机进行分析,生成对全方位感知设备的启停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和对执行机构的启停进行控制的指令建议;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向全方位感知设备发出相应的启停指令显示设备,用于显示相关数据。本发明解决码头上的激光探测器无法探测本船与其他船舶距离,数据传输存在延时导致碰撞风险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靠离泊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型船舶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可控性难度更大,对船舶靠离泊作业要求更高。在船舶靠离泊作业过程中,要求驾引人员时刻掌握船舶周边态势、航道及水文气象信息,确保船舶能够航行在特定的航线上。
目前,已普遍使用的ARPA雷达、卫星导航定位等助航设备无法为驾引人员提供直观、精确、迅速的靠离泊作业信息,驾引人员要靠目视和经验来协助引航,但是目视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航道上航标亮度和海上能见度等,从而影响驾引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又由于港口贸易的不断增长、船运量不断增多,港口附近航道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威胁船舶的靠离泊安全。为有效避免上述不利因素,需要利用辅助大型船舶靠离泊作业的仪器设备。
但是现有船舶自动靠离泊系统采用岸基中心根据感知信息进行碰撞风险预警,由岸基中心判断后传输至船舶,继而船舶进行风险处置决策和相应操纵,受无线传输网络速率限制较大,存在延迟问题,更有可能出现因无线传输问题导致发生碰撞的风险较大,容易造成紧迫局面。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船舶靠离泊系统在实际靠泊过程中设置在码头上的激光探测器无法探测本船与其他船舶距离,数据传输存在延时导致碰撞风险较大的问题。
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克服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靠离泊辅助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靠离泊系统设置在码头上的激光探测器无法探测本船与其他船舶距离,数据传输存在延时导致碰撞风险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靠离泊辅助系统,用于与岸基中心进行无线通信,其包括:
全方位感知设备,用于对船舶的靠离泊过程进行监测,得到实时监测数据;
自动控制模块,与所述全方位感知设备连接,包括数据融合子模块和控制子模块,其中所述数据融合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全方位感知设备的所述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加权融合,得到融合值;所述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值结合岸基中心发送的靠泊指令对船舶靠泊的时机进行分析,生成对所述全方位感知设备的启停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以及对执行机构的启停进行控制的指令建议,其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主机、侧推设备;
控制器,与所述全方位感知设备和所述自动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对所述控制指令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向所述全方位感知设备发出相应的启停指令显示设备,与所述全方位感知设备、所述自动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实时监测数据、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指令建议。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全方位感知设备包括以CAN数据总线接口集成的多个设备;所述多个设备包括:布设在船舶两侧的6个激光雷达、布设在船舶两侧以及船首和船尾的6个毫米波雷达、分别布设在船舶的前端、中部和后端的3个全景摄像头和3个全景红外摄像头、计程仪、GPS和光电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IC卡管理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图像控制器及图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