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5906.3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杉野弘树;吉田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 主分类号: | B21C23/14 | 分类号: | B21C23/14;B60R19/02;B60J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克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构件 | ||
本发明的铝合金构件,对于在腹板或/和中肋上具有焊合部的铝合金挤压型材进行弯曲加工后,抑制因所述腹板或中肋中发生的拉伸残余应力而导致在所述焊合部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对于铝合金挤压型材(21)进行弯曲加工后在中肋(26)发生的拉伸残余应力的峰位(p)存在于所述焊合部的附近之外的位置。由于所述峰位(p)距焊合部(27e)只离开间隔(D),所以焊合部(27e)的拉伸残余应力被降低,能够抑制应力腐蚀开裂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构件,是对中空截面的铝合金挤压型材进行弯曲加工制作而成的保险杠加强件和车门防撞梁等的铝合金构件。
背景技术
中空截面的铝合金挤压型材,因为轻量且具有优异的吸能性,所以作为要求轻量化和吸能性的汽车构件(保险杠加强件、车门防撞梁、车架构件)等的原材被广泛使用。
由铝合金挤压型材制造汽车构件时,从车身设计性的观点出发,会对铝合金挤压型材进行弯曲加工。该弯曲加工通常以比较大的曲率进行,在纯弯曲中,有由于在弹性变形区域发生的回弹而成形困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抑制回弹而适用拉弯加工。
若对于铝合金挤压型材进行弯曲加工(包括拉弯加工),则由于回弹在挤压型材的截面内产生残余应力。拉伸残余应力基本上相对于弯曲的中性轴在弯曲外侧发生。于是,在拉弯加工时,因为挤压型材的轴向的拉伸应力增加,所以中性轴的位置向弯曲内侧移动,拉伸残余应力的峰位靠近初期(弯曲加工前)的中性轴的位置。拉伸应力特别大时,所述峰位越过初期的中性轴的位置而移动到弯曲内侧。
由于拉弯加工而在铝合金挤压型材中产生的拉伸残余应力,在腐蚀环境下成为应力腐蚀开裂的原因。而且,铝合金通常强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作为中空截面的铝合金挤压型材,已知有由一对凸缘和连接所述一对凸缘的一对腹板构成的结构,以及在所述一对凸缘和腹板之外还具有1个以上的中肋的结构。所述中肋位于所述一对腹板之间,连接所述一对凸缘。这样的铝合金挤压型材一般通过分流挤压制造。
该分流挤压,如众所周知的,是使用将具备多个分流孔的模芯体和模体组合而成的分流组合模而进行。被压入到分流组合模中的铝坯被所述分流孔分断后,包围所述模芯并再次焊合而一体化,由所述模芯成形内表面,由所述模体成形外表面,从而成为中空截面的挤压型材。
在专利文献1~6中,关于中空截面的铝合金挤压型材,公开有与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焊合部的位置。根据专利文献1~6,在由一对凸缘和一对腹板构成的铝合金挤压型材中,焊合部形成于4个角部(专利文献1、2、4、5),或形成于一对凸缘或/和一对腹板上(专利文献1、3、6)。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在一对凸缘和一对腹板之外还有1个中肋的铝合金挤压型材中,焊合部形成于4个角部和中肋上,或形成于一对凸缘和一对腹板以及中肋上。
已知在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焊合部和焊合部以外(通常部),组织不同,力学特性上有差异(参照专利文献2)。具体来说,所述焊合部的断裂极限比通常部低,因此,产生作为铝挤压型材的结构构件的强度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在焊合部,与通常部相比铝合金的晶粒粗大化,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这也成为问题(参照专利文献7)。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27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70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306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71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6-11260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6322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149907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5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废酸及炉渣处理方法
- 下一篇:薄片引导机构以及印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