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及布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4369.0 | 申请日: | 2020-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胡琨;张鹏;徐清;乔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F02C6/00;F01K1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蒸汽 联合 循环 机组 结构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及布置方法。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包括上层厂房以及下层厂房,所述下层厂房内设有燃气轮机以及燃气轮发电机,所述上层厂房包括左厂房以及右厂房,所述左厂房内设有蒸汽轮机、蒸汽轮发电机以及余热锅炉设备辅助间,所述右厂房内设有余热锅炉。本发明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减少了厂房总容积;减少了蒸汽轮机与余热锅炉的距离,有效减少了蒸汽轮机与余热锅炉相连接的汽水管道长度,特别减少了蒸汽管道系统中昂贵的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的长度,有利于降低初投资。本发明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及布置方法通过减少管道长度,有效降低管道系统的压降和散热损失,提高了机组的热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及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方式为燃气轮机带动蒸汽轮机运行,将燃气轮机的排气排入余热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带动蒸汽轮机发电。
目前,国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主厂房布置方案一般按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汽轮发电机组模块、余热锅炉岛模块几个模块布置。根据目前环保降噪的要求,余热锅炉给水泵均设置独立的厂房,一般紧挨余热锅炉布置,称为锅炉辅助间。
现有几种典型主厂房布置形式,如图1~3所示。上述主厂房中,锅炉辅助间仅布置锅炉给水泵,锅炉-汽机之间连接管道以及部分电子设备间等,尚有大部分空间未利用,存在较大的空间浪费。且锅炉与汽机之间的连接管道,特别是高压主汽、再热热段管道等采用进口管材的,经辅助间至主厂房,距离较远,造成初投资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及布置方法,以解决现有燃气蒸汽联合机组存在较大空间浪费、造价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包括上层厂房以及下层厂房,所述下层厂房内设有燃气轮机以及燃气轮发电机,所述上层厂房包括左厂房以及右厂房,所述左厂房内设有蒸汽轮机、蒸汽轮发电机以及余热锅炉设备辅助间,所述右厂房内设有余热锅炉。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厂房内还设有给水泵、真空泵、辅机冷却水泵以及凝结水泵,所述蒸汽轮机以及蒸汽轮发电机位于所述给水泵、真空泵、辅机冷却水泵、凝结水泵上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厂房内还设有蒸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设备、高、中、低压主汽阀及旁路阀,所述蒸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设备、高、中、低压主汽阀及旁路阀位于所述给水泵、真空泵、辅机冷却水泵、凝结水泵下侧。
本发明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布置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布置方法,将燃气轮机以及燃气轮发电机布置在下层厂房内,将蒸汽轮机、蒸汽轮发电机以及余热锅炉设备辅助间布置在左厂房内,将余热锅炉布置在右厂房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给水泵、真空泵、辅机冷却水泵以及凝结水泵布置在左厂房内,且蒸汽轮机以及蒸汽轮发电机位于所述给水泵、真空泵、辅机冷却水泵、凝结水泵上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蒸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设备、高、中、低压主汽阀及旁路阀布置在左厂房内,且所述蒸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设备、高、中、低压主汽阀及旁路阀位于所述给水泵、真空泵、辅机冷却水泵、凝结水泵下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及布置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结构及布置方法,减少了厂房总容积;减少了蒸汽轮机与余热锅炉的距离,有效减少了蒸汽轮机与余热锅炉相连接的汽水管道长度,特别减少了蒸汽管道系统中昂贵的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的长度,有利于降低初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井下弯曲巷道运煤装置
- 下一篇:表带及腕戴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