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层因素的岩石热物理参数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4305.0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熊健;林海宇;万有维;裴浩辰;丁怀硕;戎成干;廖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29/07;G01N27/04;G01N25/20;G01N1/44;G06F30/27;G06F119/14;G06F119/08;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田甜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层 因素 岩石 物理 参数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层因素的岩石热物理参数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研究区域不同岩性的岩石并制备试样;测量试样的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在常温常压、温度T压力P条件下,分别测试热导率,并计算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将上述常温常压下获得的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热导率、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利用常温常压对温度T压力P条件下岩石热物理参数进行校正得到地层热物理参数剖面。采用该方法预测的热物理参数其应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热物理参数的预测方法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地层因素的岩石热物理参数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的热物理性质在地热、岩石圈热结构、岩土工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与应用,在油气领域也备受关注。通常是通过钻取深部岩心室内测试来获取热物理参数,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会受到取样数量、取样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较为准确地代表地下岩石真实的热物理性质。Evans et al.(1977)建立了沉积岩中热导率与孔隙度、波速和密度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只适用于特定的地区和岩性;Merkl et al.(1976)对石灰岩地层的测井资料分析后获取了岩石主要的矿物成分及含量,通过每种矿物组成的标准热导率,计算得到了岩石骨架的热导率,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有详细的测井资料来得到岩石矿物组分;Vacquier et al.(1988)、Hartmann et al.(2005)利用密度、声波等测井曲线预测了地层的热导率;欧新功等(2006)利用纵波速度预测了地层的热导率;Esteban et al.(2015)、马峰等(2019)基于室内试验,用纵波速度和孔隙度预测了岩心热导率,这些预测方法都忽略了温度和压力对对岩石热物理参数的影响,造成预测结果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研发一种基于地层因素的岩石热物理参数的预测方法,其对不同岩性岩样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测试的热物理参数,基于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热物理参数的预测,其应用范围广。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地层因素的岩石热物理参数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研究区域不同岩性的岩石并制备试样;
B、测量试样的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
C、在常温常压、温度T压力P条件下,分别测试热导率,并计算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
D、将上述常温常压下获得的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热导率、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以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为输入参数,并以热导率、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为输出参数;
E、利用常温常压对温度T压力P条件下岩石热物理参数进行校正得到地层热物理参数剖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方法对不同岩性岩样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测试的热物理参数,测量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利用常温常压下密度、孔隙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电阻率、热物理参数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热物理参数的预测,并以常温常压数据校正高温高压的热物理参数,得到地层热物理参数剖面,其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图3为本发明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剥离装置
- 下一篇:配网线路单相高阻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