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量法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4206.2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8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胡书勇;郭学强;宋娜娜;龙涛;邱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量 高温 高压 等温 吸附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量法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测量装置,包括吸附测量系统、气体系统、负压回收系统、监测控制系统、以及配套的管线;所述吸附测量系统,包括称重系统、釜体、连接管、保温筒;所述气体系统,包括高压气罐、柱塞泵、真空罐;所述吸附测量系统安放在所述恒温箱中,所述釜体包括釜体盖和釜体座,釜体盖连接在釜体座上,连接管连接在釜体座底部并连接到保温筒上部,称重系统设置于釜体中;连接管侧面设有注气嘴,注气嘴通过带分支的管线连接到柱塞泵和真空罐,柱塞泵连接到高压气罐。本发明通过对其温控装置和连接机构的改进,并增加部分附加装置,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快速调节温度、节约温控空间;同时实现密封和快拆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实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孔介质吸附能力测试装置,具体是一种采用重量法进行等温吸附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石油勘探中,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其中煤层气、砂岩气、页岩气等是非常规油气资源重要的部分,而煤层气、砂岩气和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储层中,其中,吸附气含量是计算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量的关键性参数,对储层含气性评价、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开采技术指导,研究地层的吸附能力目前,对于煤岩和页岩吸附性能的研究主要是在室内开展的等温吸附试验,现有技术大部分是采用磁悬浮测量的方式,但也有其他的如公开号为CN10845894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重量法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测量装置。该技术成功的提出了创新的称量方法,但其对温度的控制,目前是需要将所有的装置放置在恒温装置中,让其整体环境升温并带动釜体内达到所需温度,再进行实验,这极大的提高了试验成本,且导致设备的控制难度增大,温控速度也难以把控。其他部分如连接机构等,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难题和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量法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测量装置,通过对其温控装置和连接机构的改进,并增加部分附加装置,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快速调节温度、节约温控空间;同时实现密封和快拆等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量法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测量装置,包括吸附测量系统、气体系统、负压回收系统、监测控制系统、以及配套的管线;
所述吸附测量系统,包括称重系统、釜体、连接管、保温筒;
所述气体系统,包括高压气罐、柱塞泵、真空罐;
所述吸附测量系统安放在所述恒温箱中,所述釜体包括釜体盖和釜体座,釜体盖连接在釜体座上,连接管连接在釜体座底部并连接到保温筒上部,称重系统设置于釜体中;连接管侧面设有注气嘴,注气嘴通过带分支的管线连接到柱塞泵和真空罐,柱塞泵连接到高压气罐。
进一步的,一种重量法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测量装置,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恒温箱,用于放置吸附测量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加热毯和/或自热套,在高压气罐到注气嘴之间的管线外侧设有加热毯,和/或在连接管外侧设有自热套。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毯主体为柔性隔热层,设有布满其内侧的发热线,在柔性隔热层内侧边缘设有魔术贴刺毛,在柔性隔热层外侧边缘设有魔术贴圆毛,魔术贴圆毛的宽度不小于柔性隔热层宽度的一半,在隔热垫侧面设有电源连接插口,作为垫插口。
进一步的,所述自热套为金属筒状结构,其内设有发热片,其侧面中部设有一个通孔,作为气嘴连接孔,在自热套上还设有电源连接插口,作为套插口。
进一步的,高压气罐到柱塞泵之间设有气体加热区,所述气体加热区是在管道上设置了多个螺旋管和至少1个温度计,并在螺旋管外部设置有加热框。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箱设有门,在门中部远离合页侧设有开口,作为管线通孔,并在管线通孔内设有隔热帘,所述隔热帘为多个垂直设置的细长的耐高温橡胶条,一半橡胶条设置于管线通孔上侧,另一个橡胶条设置于管线通孔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