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气体释放开口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14054.6 | 申请日: | 2020-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托弗·D·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ASP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气体 释放 开口 安全带 预紧式卷收器 组件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所述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包括:
外壳(54),所述外壳适于安装到所述车辆并且具有内部腔体;
管(52),所述管具有弧形且弯曲形状,并且具有与气体发生器(36)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外壳(54)的所述内部腔体流体连通的第二端(89);
链轮(56),所述链轮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外壳(54)并且牢固地联接到主轴,所述主轴适于在预紧期间收起安全带织带(14);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包括聚合物杆(53),所述聚合物杆被构造为沿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聚合物杆(53)被设置在所述管(52)内并且响应于所述气体发生器(36)引起的致动而能够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管(52)朝向所述链轮(56)平移;其特征在于,
止动器(55),所述止动器联接到所述聚合物杆(53)的端部(202);和
密封构件(102),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36)和所述止动器(55)之间,所述密封构件(102)具有位于所述密封构件(102)的近端(106)的形成为具有裙壁(316)的圆锥形开口的裙区段(306)和位于所述密封构件(102)的远端(110)的头区段(310);
其中,所述头区段(310)和所述裙区段(306)中的每个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管(52)的内径,由于所述头区段(310)和所述裙区段(306)中相应的所述最大直径,在所述密封构件(102)插入到所述管(52)中时,将所述密封构件(102)压配到所述管(5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裙壁(316)由于从所述气体发生器(36)产生的膨胀气体而膨胀,使得所述密封构件(102)沿所述密封构件(102)的长度变形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裙壁(316)增加所述管(52)的内壁与所述密封构件(102)之间的收缩面积,以更好地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密封构件(102)被构造为由于形成所述裙壁(316)的圆锥形开口(314)内的膨胀气体施加的向外力而被加压密封至所述管(52)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头区段(310)包括凹形形状,以在所述气体发生器(36)产生膨胀气体时更好地与所述止动器(55)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裙区段(306)在所述裙区段(306)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包括平坦区域(312),以增加所述管(52)的内壁和所述密封构件(102)之间的接触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密封构件(102)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裙区段(306)和所述头区段(310)之间的中间区段(308),并且所述中间区段(308)形成为倒圆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中间区段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头区段(310)和所述裙区段(306)的相应最大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中间区段(308)被构造为当所述密封构件(102)在所述管(52)内行进时容易地在所述管(52)内绕着弯曲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密封构件(102)由硅树脂材料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32),其特征进一步在于,其中所述密封构件(102)比所述止动器(55)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ASP公司,未经奥托立夫ASP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0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