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13683.7 | 申请日: | 2020-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柯李顺;廖绍伟;薛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5/10;H01Q5/307;H01Q15/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冯振宁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ifa 天线 剖面 垂直 极化 | ||
1.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分、贴片加载部分和介质块;
其中,驱动部分包括准PIFA天线、短路面、L型探针和CPW传输线,贴片加载部分包括两组加载贴片;驱动部分与加载贴片、加载贴片与加载贴片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馈电激励驱动部分,再通过耦合的方式激励加载贴片;短路面在天线中用作准PIFA天线的短路墙,同时也作为整个天线的反射面,驱动部分和贴片加载部分均建立在介质块上;
驱动部分中,所述准PIFA天线的结构由下述方式得到:
将普通贴片天线中间加上短路面,此时方向图依旧保持朝垂直于地的方向,得到PIFA天线,将PIFA天线的地的尺寸缩减至与上层贴片一样大小,得到端射垂直极化的天线单元结构,即准PIFA结构;
所述驱动部分用于产生一个谐振点;所述贴片加载部分用于产生额外的谐振点来拓展带宽,同时,两组加载贴片起到引向器的作用从而增加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准PIFA天线的上层贴片和地在端射方向上的长度为四分之一个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中,短路面宽度延伸至整个介质,其作为准PIFA天线的短路墙,同时,也用作整个天线的反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中,所述L型探针用于为驱动部分馈电,L型探针连接CPW传输线作为输入,其并不与贴片接触;L形探针消除普通探针的感性,使匹配更加容易;同时L型探针引入了一个谐振点,从而使带宽变宽;在调整L形探针的尺寸时,保持L形探针的总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用于快速找到匹配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中,所述CPW传输线作为天线的馈电结构,通过L形探针来激励起准PIFA天线中的谐振场;CPW传输线作为馈电结构,L形探针与CPW传输线接触;准PIFA天线的下贴片即准PIFA天线的地也作为CPW传输线,L形探针位于准PIFA天线内部但不与准PIFA天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贴片加载部分中,一组加载贴片包括上下两个大小相同的贴片,上下两个贴片分别位于介质块的表面,相互不连接;两组加载贴片之间不互相连接,电磁场通过耦合的方式进入另一组加载贴片,从而激励起另一组加载贴片内部的谐振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加载贴片在端射方向长度设置在二分之一个空间波长,上下两个贴片大小一致,通过调整加载贴片的另一个方向长度改善增益和匹配;调整加载贴片与驱动部分、加载贴片与加载贴片之间的间距改善天线的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准PIFA天线的超低剖面端射垂直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介质块起到天线的支撑作用;所有天线结构都依附于介质块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36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