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精准浇灌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2492.9 | 申请日: | 2020-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4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忠;韩聪颖;刘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A01G25/02;A01G25/16;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精准 浇灌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农业精准浇灌系统,包括设置在农作物种植区域的软土层和硬土层之间,用于从底部将水分渗透至软土层中的水体渗透单元,和供水单元、设置在所述水体渗透单元上且与所述农作物种植区域的软土层相接触的传感元件的土壤水分检测单元以及与所述供水单元、所述土壤水分检测单元连接,控制单元接收所述土壤水分检测单元所采集的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依据处理结果控制供水单元的工作的控制单元,及灌溉方法,设置多个用于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单元,并设置供水管道和回流管道;形成闭环水路;在每个种植单元铺设带有分流管道的微生物复合层;控制系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控制相应阀门的开关,具有高度灌溉的可控性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精准浇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棚自动灌溉系统一般均匀的进行灌溉,但是其实大棚土壤湿度分布不均匀,靠近棚架两侧的土壤,由于棚外水分渗透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因此大棚外侧的土壤湿度较大,大棚中部则比较干燥。
并且由于不同农作物的蒸腾作用不一样,而传统的传感器只能监测到整体的农作物生长空间的温湿度变化,没法实现对不同植物的不同浇灌控制,同时大棚中空内部空间较为封闭,因而在雨雪天气,大棚中很容易产生内涝,而土壤中的水分则无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快速的排出,在长期的阴雨天气中,容易出现烂根的现象。
干燥的区域和湿润区域对于水的要求不完全一样,若不进行区分进行灌溉,全部均匀灌溉容易造成分布不均。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农业精准浇灌系统及方法,通有效灌溉网络,解决传统的传感器只能监测到整体的农作物生长空间的温湿度变化,没法实现对不同植物的不同浇灌控制,在雨雪天气,大棚中很容易产生内涝,而土壤中的水分则无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快速的排出,在长期的阴雨天气中,容易出现烂根的现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农业精准浇灌系统,包括:
水体渗透单元,设置在农作物种植区域的软土层和硬土层之间,用于从底部将水分渗透至软土层中;
供水单元,包括设置在农作物种植土壤的高地势区的供水设备,以及设置在和低地势区的集水设备,所述供水设备、所述水体渗透单和所述集水设备闭环连接形成循环供水网络;
土壤水分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水体渗透单元上且与所述农作物种植区域的软土层相接触的传感元件;
控制单元,与所述供水单元、所述土壤水分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土壤水分检测单元所采集的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处理结果控制供水单元的工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水体渗透单元包括铺设在所述硬土层表面用于输送水的管道网络,以及铺设于所述管道网络上表面的微生物复合层,所述微生物复合层包括与软土层接触的降解复合层,以及设置在降解复合层与所述管道网络之间的菌肥叠压层,在所述菌肥叠压层上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导水体,所述导水体的两端分别与降解复合层和所述管道网络顶层表面接触。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管道网络为铺设在整个农作物种植区域硬土层表面用于传输水的中空层板,所述中空层板的顶层表面为与所述菌肥叠压层紧密接触的水渗透材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管道网络包括自高地势区至低地势区埋设在所述农作物种植区域一侧的供水管道和另一侧的回流管道,以及自高地势区至低地势区横向分布在所述农作物种植区域内的分流管道,所述供水设备、供水管道、分流管道和回流管道形成闭环水路,所述分流管道的侧翼具有用于渗透水分的渗透材料层或孔道结构,且在每一个所述分流管道与所述供水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