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供热背压式汽轮机、热力系统及其供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1300.2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9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罗方;张晓东;马少林;方宇;宋萍;谢明江;薛军;彭敏;马洪林;宋风强;李锐;贺伟;赵敏;李晋丽;张凌翔;徐俊;王文中;郑建;田志强;房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7/02 | 分类号: | F01K17/02;F01K13/02;F01K7/38;F01D17/10;F01D25/10;F01D25/12;F24D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供热 背压式 汽轮机 热力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供热背压式汽轮机、热力系统及其供热方法,属于热电联产设备领域,包括背压式汽轮机本体、进汽端和排汽端,在所述进汽端与排汽端之间的通流内设有至少一个抽汽调节装置;抽汽调节装置与进汽端之间、相邻两个抽汽调节装置之间分别设置有各级供热抽汽口,且以排汽端作为末级供热抽汽口;并通过各抽汽调节装置调整对应供热抽汽口的蒸汽流量和压力,以达到同时提供多级不同参数的供热蒸汽;各级供热蒸汽在背压机中膨胀做功后按需求分别抽出,能实现更合理的参数匹配,能量梯级利用也更充分;采用与上述多级供热背压式汽轮机和与之匹配的可变式回热系统后,当无排汽端的末级供热负荷时,该类的多级供热背压式汽轮机仍能连续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级供热背压式汽轮机、热力系统及其供热方法,其适用于园区的工业供热及采暖供热综合节能项目,较为典型的是同时带高参数工业热负荷和采暖热负荷的工程,一台该类型背压机即可实现采暖季带工业、采暖热负荷运行;非采暖季只带工业热负荷持续运行,无传统背压机因排汽端热负荷切除后无法消纳排汽而需停用的问题,拓展了背压机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并节省了工程投资。
背景技术
热电联产汽轮机可有效地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是公认的节能减排最有效技术之一。其中的背压式汽轮机因无能源损失,经济性更优,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等环保目标的实现,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热电联产管理办法》(能源局【2016】617号)第十七条明确指出,对于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采暖型热电联产项目原则上采用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背压热电联产机组;第十八条提到,对于城市常住人口50万及以上的城市,采暖型热电联产项目优先采用5万千瓦及以上背压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在既有工业园区等用能区域,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推广应用“热、电、冷、气等能源生产耦合集成和互补利用”的供能模式,加强余热余压、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
现有带两级或以上不同供热参数的背压式汽轮机,当排汽端末级供热需求不连续时,背压机无法持续运行;针对此类问题,常规方式是配置几台不同类型的背压式汽轮机,以满足各种工况的需求。
目前的背压式汽轮机主要分工业供热与采暖供热两大类,机组选型设计需根据不同的供热参数确定排汽压力,背压机的设计及应用受工程条件局限较多。而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比低,热电解耦能力有限,致使运行灵活性受限。热电联产汽轮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1)采暖背压式汽轮机排汽通往采暖热网,仅可在采暖季运行,非采暖季停运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国内采暖期较长的东北三省、新疆等地的采暖时间约5~6个月,其它地区的采暖季约3~4个月,低设备利用率造成工程投资回收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暖背压式汽轮机的进一步推广。工业供热背压式汽轮机在热用户成熟的地区有较多应用。但许多工业园区规划筹建时,大部分用汽企业要求热电联产机组具备供热能力时才愿意投资建设。而背压式汽轮机需要在热网达到一定负荷要求时才能运行;若热用户不落实,则存在建成后设备闲置的巨大风险。用汽企业与热电联产项目投资方都希望将风险降至最低,供需衔接困难造成了背压式汽轮机发展迟缓。目前已有的背压式汽轮机组多数为各企业自备形式,专业的电力企业投资积极性仍未充分调动,不利于工业园等新增功能区域新建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工程。
(2)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虽然不受季节限制,但其热电比较低,供热量受机组负荷限制(热电解耦范围小),采暖季较高负荷运行势必抢占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份额,与国家的能源发展方向不符。以“三北采暖地区”为例,传统的大型抽凝机组占比过大,以至采暖季出现大规模的“弃风”情况。目前的抽凝机组灵活性改造(低压缸零功率改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热电解耦”的问题,但低压末级动叶存在着水蚀等较大运行风险,其安全可靠性还需通过长期运行检验;且仍有一定量的冷却蒸汽排向凝汽器,存在冷端损失。抽凝机改为低压双转子的高背压供热,则存在更换转子期间的发电量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1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推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缝纫线阻燃性能的测试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