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0548.7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卫华;罗建飞;寇芷薇;姚宏锋;马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64;F24F11/70;F24F11/61;H05K7/20;F24F14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朱清娟;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空调 | ||
1.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空调的运行负荷;空调的运行负荷,包括: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第一负荷大于第二负荷;
若空调的运行负荷为第一负荷,则获取空调的耗电参数、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和空调的变频器的整流模块温度,并根据耗电参数、光伏发电参数和整流模块温度,对空调的变频器温度进行第一控制,包括:根据空调的耗电参数确定空调的耗电参数上升速率,并根据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确定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上升速率;在空调的耗电参数上升速率小于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上升速率的情况下,若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参数、且变频器的整流模块温度大于设定限频温度,则控制变频器维持当前频率运行;并根据整流模块温度调节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
若空调的运行负荷为第二负荷,则获取空调的耗电参数、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空调的变频器的整流模块温度、以及空调的冷却设备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并根据耗电参数、光伏发电参数、变频器温升速率和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对空调的变频器温度进行第二控制,包括:根据空调的耗电参数确定空调的耗电参数上升速率,并根据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确定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上升速率;在空调的耗电参数上升速率小于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上升速率的情况下,若空调的光伏发电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参数、空调的耗电参数为设定耗电量、且变频器的整流模块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值,则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降低第四设定频率;在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降低第四设定频率之后,若在第四设定时长后检测到整流模块温度仍然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值,则根据整流模块温度确定整流模块温降速率;若整流模块温降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升速率,则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再次降低第五设定频率,并根据空调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的冷媒循环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整流模块温度调节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包括:
在控制变频器维持当前频率运行之后,若在第一设定时长内连续检测到整流模块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则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升高第一设定频率;
在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升高第一设定频率之后,若在第二设定时长后检测到整流模块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降频温度、且小于设定保护温度,则控制空调的变频器由当前频率降低第二设定频率运行,并根据整流模块温度确定整流模块温升速率;
若整流模块温升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升速率,则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再次升高第三设定频率;
在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再次升高第三设定频率之后,若检测到的整流模块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设定降频温度,则控制空调的变频器维持由当前频率降低第二设定频率后的频率运行;若检测到的整流模块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则控制空调的变频器维持由当前频率降低第二设定频率后的频率运行第三设定时长后,重新确定空调的运行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空调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的冷媒循环量,包括:
在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再次降低第五设定频之后,若检测到的整流模块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值、且空调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空调的耗电参数上升速率,则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继续降低第五设定频率,直至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降低至设定最低频率时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压缩机频率维持设定最低频率运行,并调节空调的冷却设备的冷媒循环量;
若空调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大于空调的耗电参数上升速率,则控制空调的冷却设备维持调节后的冷媒循环量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05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