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0523.7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健华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F23J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解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炉,其结构包括:炉体、通风窗、排气窗、添加窗、热解器、动力机,所述炉体侧边下部位置设有通风窗与添加窗,在其上部位置则对应设有排气窗与热解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方面是利用转角盘特殊的三角锥结构调整垃圾在设备内的分布位置与状态,减少垃圾不均造成结块现象加重的弊端,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拨擦片与设备内部的油污、结块产生直接摩擦接触将内部附着的凝结物刮落,以此来减少设备结焦的问题,防止设备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炉。
背景技术
垃圾作为社会产物的衍生体,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焚烧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残留物过多,而热解方式利用了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使得固体废物受热分解,同时热解产物是燃料油及燃料气,便于贮藏及远距离输送,但是,由于垃圾不分选,垃圾组分复杂,粒度不均等因素,在移动中容易架桥、堵塞,另外热解设备容易产生结焦问题,这些都导致设备很难实现长时间的连续运行,停炉检修频繁,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炉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炉,其结构包括:炉体、通风窗、排气窗、添加窗、热解器、动力机,所述炉体侧边下部位置设有通风窗与添加窗,在其上部位置则对应设有排气窗与热解器,动力机位于炉体顶部位置,炉体作为设备的外壳结构,主要用于防止设备遭受外界冲击并起到隔绝设备内部在运转时所产生的巨大热量温度,避免内部的超高温直接传导至外界对其产生损坏,同时也是作为设备连接内部构件的载体结构,通风窗用于输送外界气流至内部为燃料的升温起到辅助增强的效果,排气窗则用于排放内部过大的压力,防止设备的结构产生变形,添加窗用于添加垃圾等热解原料,热解器则是设备热解机制的核心运转结构,通过动力机的驱动能够产生高度的热量将垃圾进行热解气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炉体由外壳、污垢清理机构、通风管、转角盘组成,所述外壳内设污垢清理机构,污垢清理机构位于通风管下方位置且与其相互连通,转角盘设于外壳底部两侧并与其相连,外壳作为炉体的外部结构,其采用高强度的隔热材料制成,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能有效避免设备被高温熔化造成内部的能量泄漏,同时起到保护内部构件的作用,通风管则是用于设备热解垃圾时所产生的高温气体与气流的通道结构,用于使得气流置换而避免气流堆积在设备内,转角盘采用特殊的三角锥结构作为顶端面,能够嵌合炉体内壁并起到转动结构的效果,并以此来调整垃圾在设备内的分布位置与状态,减少垃圾不均造成结块现象加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污垢清理机构由中心轴、配重座、离心链、刮擦装置组成,所述中心轴侧边设有配重座,配重座通过离心链连接刮擦装置,中心轴为污垢清理机构的中心载体结构,主要是起到结构联动运转的作用,同时还是为其他构件提供原始动力,配重座则是用于平衡结构两端重量以防止结构产生倾斜的重要机制,利用高强度金属材料所制成的离心链起到连接配重座与刮擦装置二者的效果,同时在保证两者在工作行程内运转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脱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中心轴设有对流板,对流板内部通过蜂窝状的结构组织来使得其内部具有可容纳气流通过的孔洞,并且利用这些孔洞来达到与外界气流相互交换对流的效果,主要是防止气流堆积在结构内不利于疏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刮擦装置由内盘、外盘、盘框、拨擦片组成,所述内盘与外盘相连,外盘边缘位置呈环形设有盘框,盘框则与拨擦片相互嵌合连接,内盘作为刮擦装置的中心结构,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转动来带动其他与之相互关联的构件同步运转,并且由外盘作为中间传动力的传递载体,使得内盘在运转时控制盘框与其保持同一频率的运转,拨擦片采用等分排列的方式嵌合盘框,其一端弹出盘框外并且单个个体之间由四片锋利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合金刀片所构成,在其旋转的过程中会与设备内部的油污、结块产生直接摩擦接触,并根据二者所产生的压力将内部附着的凝结物刮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健华,未经吴健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0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康复手指矫形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体形状测量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