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共享可移动资产的电子标签编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0273.7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1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余渡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众企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共享 移动 资产 电子标签 编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共享可移动资产的电子标签编码方法。该方法对于在供应链中共享的可移动资产,典型的如托盘、周转箱(筐)、仓储笼、转运台车等物流器具,通过对可移动资产所有者、资产(产品)类型、序列号、安全校验码等进行规划,并以电子标签如RFID和条形码、二维码进行表示,使得每一项可移动资产可具有唯一身份,每一项资产都数字化,这是供应链可移动资产共享运营必要的基础,并通过资产编码与其承载的货物信息进行绑定,从而实现供应链可移动资产与货物的可追踪追溯。该发明的特点是:1.多种共享平台兼容;2.可处理多所有权的可移动资产;3.可处理多种可移动资产类型;4.编码内涵丰富,功能强,结构精简,效率高;5.防误码、错码;6.降低标签和识别系统及资产运营管理系统的数据量和运算量,可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和物流以及实物可移动资产租赁服务领域,尤其应用于如联运托盘、周转箱(筐)、仓储笼、转运台车等物流器具的电子标签及条形码表示。
背景技术
在产品制造与商品流通中,主要采用一次性包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浪费,物流包装成本也比较高。如果采用可循环包装,既可以降低资源消耗,也可以降低物流包装成本。通过将可循环包装资产化、数字化,即将供应链中流转的可循环包装加上电子标签以数字化,一物一码,按资产进行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供应链的可移动资产的可追踪追溯和运营管理,进而实现可移动资产的共享共用。
目前,电子标签在物流包装领域应用较少,编码方法差别很大,但通常编码都很长,如图1、图2所示,编码表示的有效功能与内容较少,编码效率比较低,制作相对复杂,成本也较高,导致信息不能有效利用,可移动资产共享程度很低,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本发明解决了可移动资产的共享平台、资产所有者、资产类型及资产序列号的统一编码和数字化基础问题,构建了信息标准化、多平台、多资产共享的技术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共享可移动资产的电子标签编码方法,该方法对可移动资产所有者、资产(产品)类型、序列号、安全校验码等进行有效规划,并以电子标签如RFID和条形码、二维码进行表示,使得每一项资产都数字化。该方法通用性强,适用于多共享平台、多资产所有权、多资产类型,编码精简、效率高,防误码、错码,降低标签和识别系统及资产运营管理系统的数据量和运算量,可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共享可移动资产的电子标签编码策略,在于资产代码使用用户识别区(UID)编码与EPC编码相结合,采用128位16字符表示方式,使整个编码比较精简、效率高。对于RFID标签,用户识别区(UID)编码由共享平台识别码+资产所有者或运营者(出租者)或资产投资方识别码构成,作为特定需求验证使用;EPC区则采用资产编码结构。对于条形码和二维码标签,其内容表示与RFID的EPC区编码一致。
进一步的,对于共享移动资产进行分品类、分功能规划,既可以避免资产无序和数量庞大,也方便平台运营商进行资产运营管理,同时也利于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进一步的,对于共享可移动资产数量表示采用十进制和32进制ASC码结合方式,可以用较短的编码长度获得更大的数量表示。
进一步的,资产编码结构由共享平台识别码(1个字符)、所有者(投资者)识别码(3个字符)、资产代码构成,编码长度为16个字符;资产代码则由资产类型代码(3个字符)、序列号(8个字符)和检验位(1个字符)组成。在EPC区引入平台识别码和所有者识别码,便于资产交换和相应的费用结算,并可以丰富多种应用功能和商业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众企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众企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0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克服桥梁不均匀沉降的连接构件
- 下一篇:一种煤矿淤泥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