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轴的浮动式气动打刀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0148.6 | 申请日: | 202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农乃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55 | 分类号: | B23Q3/155 |
代理公司: | 广东德而赛律师事务所 44322 | 代理人: | 叶秀进 |
地址: | 51811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轴 浮动 气动 机构 | ||
1.一种主轴的浮动式气动打刀机构,所述主轴包括有转子(1)和背盖(2),所述转子(1)的后端设于所述背盖(2)内,所述转子(1)内设有拉杆(8),所述拉杆(8)上套设有多个碟簧,所述碟簧夹设于所述转子(1)与所述拉杆(8)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2)的后端固定有筒状的气缸套(3),所述气缸套(3)的后端盖合有后端盖板(30),所述气缸套(3)内设有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有前端气缸体(7)、多个中间气缸体(4)和后端气缸体(6),多个中间气缸体(4)依次串接于所述前端气缸体(7)和后端气缸体(6)之间,所述前端气缸体(7)、后端气缸体(6)和中间气缸体(4)内分别设有一活塞(5),所述活塞(5)的中心处形成有活塞杆(50),多个活塞杆(50)依次串接,且多个活塞杆(50)的前端固定有后推杆(9),所述后推杆(9)的前端与所述拉杆(8)的后端对齐,所述后端气缸体(6)与所述后端盖板(30)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31),所述后端盖板(30)上设有夹刀气嘴(32)和松刀气嘴(33),所述夹刀气嘴(32)与所述第一间隙(31)相连通,所述前端气缸体(7)、后端气缸体(6)和中间气缸体(4)的侧壁内开设有依次连通的夹刀气道(40),所述夹刀气道(40)与所述第一间隙(31)相连通,位于所述前端气缸体(7)内的所述活塞(5)的前侧空腔与所述夹刀气道(40)相连通;
所述气缸套(3)的侧壁内开设有第一松刀气道(34),所述后端气缸体(6)内开设有第二松刀气道(60),所述后端气缸体(6)的外侧壁开设有环状气槽(61),所述后端气缸体(6)的外侧套设有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紧于所述后端气缸体(6)与所述气缸套(3)之间,且两个第一密封圈分设于所述环状气槽(61)的前后两侧,所述松刀气嘴(33)、所述第一松刀气道(34)、所述环状气槽(61)、所述第二松刀气道(60)依次连通,位于所述后端气缸体(6)内的所述活塞(5)的后侧空腔与所述第二松刀气道(60)相互连通;
所述转子(1)的后端固定有松刀限位盘(10),所述转子(1)上螺合有转子螺母(11),所述转子螺母(11)靠近所述转子(1)的后端,所述背盖(2)内设有松刀托盘(20),所述松刀托盘(20)与所述前端气缸体(7)固定连接,所述松刀托盘(20)包括有向前延伸的筒状部(21),所述筒状部(21)的前端形成有向内凸出的内沿(22),所述内沿(22)位于所述松刀限位盘(10)和所述转子螺母(11)之间;
松刀时,所述松刀气嘴(33)注入的压缩空气依次经由所述第一松刀气道(34)、所述环状气槽(61)和所述第二松刀气道(60)输送至所述活塞(5)的后侧空腔,进而驱使所述活塞(5)向前移动,并利用所述后推杆(9)向所述拉杆(8)施加推力,同时所述碟簧对所述活塞(5)施加反作用力,所述气缸组件向后运动,直至所述松刀托盘(20)的内沿(22)抵接于所述松刀限位盘(10),当所述活塞(5)克服所述碟簧的反作用力并向前运动时,驱使所述拉杆(8)前移至松刀位置;
夹刀时,所述夹刀气嘴(32)注入的压缩空气经由所述第一间隙(31)和所述夹刀气道(40)输送至所述活塞(5)的前侧空腔,进而驱使所述活塞(5)向后移动,所述拉杆(8)在碟簧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向后运动,所述第一间隙(31)内注入的压缩空气为所述气缸组件提供前移的趋势力,使得所述松刀托盘(20)的内沿(22)与所述松刀限位盘(10)保持分离,所述气缸组件处于浮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的浮动式气动打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3)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35),所述排气孔(35)连通于所述第二间隙(4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的浮动式气动打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气缸体(4)的外径小于所述气缸套(3)的内径,以令所述中间气缸体(4)与所述气缸套(3)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4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轴的浮动式气动打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沿(22)与所述松刀限位盘(10)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23),所述内沿(22)与所述转子螺母(11)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01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