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9867.6 | 申请日: | 202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7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猛;陈丽萍;罗玉坤;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数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2458;G06F11/14;G06F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数据 网络服务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包括:第一大数据节点、第二大数据节点、用户输入接口、第三大数据节点等。本发明的分布式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可靠、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大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成为数据的主要部分。据IDC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中80%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每年都按指数增长60%。
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而已,没有必要神话它或对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看起来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够应用大数据管理方式执行对各个真假绘本的有效检测的本地验证模式,导致现有的绘本验证模式存在数据泄露以及被人为操作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能够引入定制的大数据网络服务结构完成真假绘本的电子档案的保存和备份,并基于上述电子档案完成对本地绘本的真实性的有效验证,从而避免电子验证结果被人为操控。
为此,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三处关键的发明点:
(1)采用分布式布置结果的大数据网络服务结构实现对用于数据存储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的多节点的布置,以将复杂的识别处理移植到网络端处理,避免本地人员操控电子验证结果;
(2)采用电子鉴定机制,在鉴定出待识别的绘本与真迹绘本内容一致且与仿造绘本不一致时,确定本地绘本为赝品;
(3)采用两个大数据节点进行相互保存数据的备份,以减少关键数据被丢失或被篡改的概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第一大数据节点,用于存储各个历史画卷分别对应的各个真实作者的绘本;
第二大数据节点,用于存储各个历史画卷分别对应的各个仿造作者的绘本;
用户输入接口,设置在本地的便携式终端上,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接收用户输入的识别画卷的名称以作为参考画卷名称;
画体捕获设备,设置在所述用户输入接口的右侧,用于面对其下方的待识别画卷执行即时图像捕获操作,以获得相应的画卷捕获图像;
第一转换设备,与所述画体捕获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画卷捕获图像执行仿射变换处理,以获得第一转换图像;
第二转换设备,与所述第一转换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转换图像执行倾斜校正处理,以获得第二转换图像;
第三大数据节点,通过网络与所述第二转换设备、所述用户输入接口、所述第一大数据节点和所述第二大数据节点连接,用于基于所述参考画卷名称从所述第一大数据节点中搜索出与所述参考画卷名称对应的各个绘本以作为各个第一参考绘本,还用于基于所述参考画卷名称从所述第二大数据节点中搜索出与所述参考画卷名称对应的各个绘本以作为各个第二参考绘本;
所述第三大数据节点还用于在存在与所述第二转换图像匹配度超限的第一参考绘本且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转换图像匹配度超限的第二参考绘本时,发出第一识别指令,否则,发出第二识别指令;
语音播放芯片,设置在本地的便携式终端上,通过网络与所述第三大数据节点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识别指令时,播放与真迹识别相关的语音播放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数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数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9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