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立式高频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的管棒类零件夹紧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09443.X | 申请日: | 2020-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双远华;陈建勋;苟毓俊;王琛;李潮;王鑫浩;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赵禛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立式 高频 感应 线圈 加热 装置 管棒类 零件 夹紧 机构 | ||
用于立式高频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的管棒类零件夹紧机构,属于材料热加工装置技术领域,解决在竖直状态下棒坯、管坯夹紧的技术问题。本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导向柱,过渡板套装于导向柱上,过渡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管,放置板设置于支撑管的上方,导向柱的外部套装有压缩弹簧;一级连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杆底座铰接,二级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底座铰接,二级连杆的上端与一级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夹指铰接,二级连杆设置于一级连杆的内侧;管棒类零件依次压紧支撑柱、过渡板、支撑管和放置板,二级连杆上端的销轴驱动夹指绕铰接点旋转,夹指夹紧管棒类零件。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小,使用时无需附属锁紧及对中装置即可实现锁紧与解锁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热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立式高频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的管棒类零件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部分棒材、管材生产制造加工车间或进行热态下材料加工的科学实验而言,试验所需的棒坯、管坯通常情况下均采用加热炉完成实验前加热准备工作。但是,加热炉机械设备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料坯之间有间隙,炉底面积利用率低、操作不便,所需的加热时间与周期较长,并且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氧化皮,对生产加工与科研实验后的产品表面质量产生影响。故采用占地面积更小、设备更简单、加热效率更高的高频感应线圈加热实现棒(管)坯的加热工作,对产品质量、工作效率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采取水平式高频感应线圈加热,把坯料水平放置,则需要专用夹具实现,放料、取料的同时实现夹具的锁紧与解锁,在操作上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基于采用立式高频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的布置特点,解决在竖直状态下棒坯、管坯夹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立式高频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的管棒类零件夹紧机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用于立式高频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的管棒类零件夹紧机构,它包括固定底座、压缩弹簧、连接杆、过渡板和用于安装管棒类零件的放置板,其中:
所述固定底座的心部竖直向上设置有导向柱,过渡板的心部套装于导向柱上,过渡板心部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管,导向柱的上端部贯穿过渡板延伸至支撑管中,过渡板与固定底座之间的导向柱的外部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放置板固定设置于支撑管的上方,支撑柱可拆卸地安装于放置板心部的上方,导向柱、支撑管、支撑柱与待夹紧的管棒类零件同轴设置;
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级连杆和二级连杆,沿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的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杆底座,沿所述过渡板的圆周方向与第一连杆底座位置对应处设置有U形槽,沿所述放置板的圆周方向与第一连杆底座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连杆底座;一级连杆的下端铰接于第一连杆底座上,二级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底座铰接,二级连杆的上端与一级连杆的上端分别与用于夹紧管棒类零件的夹指铰接,并且二级连杆设置于一级连杆的内侧,一级连杆的侧壁卡装于U形槽中;管棒类零件依次压紧支撑柱、过渡板、支撑管和放置板,过渡板带动二级连杆向下运动,二级连杆上端的销轴驱动夹指绕铰接点旋转,夹指夹紧管棒类零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底座沿过渡板的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第一连杆底座包括底板、套筒和第一销轴,套筒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方,第一销轴贯穿套筒与一级连杆,第一销轴与套筒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在套筒的侧壁上与一级连杆旋转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底座沿放置板的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第二连杆底座包括套块和第二销轴,套块固定安装于放置板的上方,第二销轴贯穿套块与二级连杆,在套块的侧壁上与二级连杆旋转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包括管类零件支撑柱和棒类零件支撑柱,棒类零件支撑柱设置为圆柱体,管类零件支撑柱设置为圆锥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小,各零件均采用耐高温材质的白钢制造,所以可随坯料一同加热至所需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94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