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聚氨酯合成反应釜温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09098.X | 申请日: | 202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贺元骅;沈俊杰;郭君;郑永军;王茂华;谢旭辉;朱家俊;陈现涛;王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8307 四川省德阳市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聚氨酯 合成 反应 温控 系统 | ||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聚氨酯合成反应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电偶PTC,贴合设置在反应釜内,一端耦接电源;
比较器U1,该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热电偶PTC相对电源的另一端,反相输入端输入有参考电压;
单片机U2,该单片机U2具有一个输入引脚和三个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耦接于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三个输出引脚分别耦接有热电偶控制电路(1)、警报电路(2)和冷却水控制电路(3);
其中,热电偶控制电路(1)与反应釜热电偶耦接,以控制热电偶是否加热,冷却水控制电路(3)与反应釜冷却水控制阀耦接,以控制打开或是关闭冷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聚氨酯合成反应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控制电路(1)包括:
三极管Q1,该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有电阻R4后耦接至单片机U2的输出引脚,集电极耦接有继电器K的线柱后接电源,发射极接地;
其中,继电器K的开关部串接在外部市电与热电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聚氨酯合成反应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电路(2)包括:
切换开关S3,该切换开关S3具有一个输入点和两个切换点,输入点耦接有电阻R3后耦接至单片机U2的输出引脚,两个切换点中的一个切换点接地,另一个切换点耦接有相互并联的蜂鸣器SPK1和报警灯Lamp1后接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聚氨酯合成反应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控制电路(3)包括:
切换开关S2,该切换开关S2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两个切换端,输入端耦接有电阻R2后耦接至单片机U2的输出引脚,两个切换端中的一个切换端接地,另一个切换端耦接于外部冷却控制阀后接市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聚氨酯合成反应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PTC包括本体(4)和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固定安装在反应釜的内侧壁上,其背向反应釜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支架(51),所述本体(4)固定在安装支架(51)上,所述安装座(5)背向本体(4)的一侧固定有两根接线柱(52),两根接线柱(52)与安装支架(51)耦接,并在安装座(5)安装在反应釜的内侧壁上时,穿过反应釜到外界,所述接线柱(52)和安装支架(51)上均套设有隔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聚氨酯合成反应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51)与接线柱(52)一体设置呈圆柱状,隔热层包括外柱和内柱,所述内柱套接在安装支架(51)上,并穿过反应釜的侧壁延伸至接线柱(52)上,所述外柱同轴套接在内柱上,且两端与内柱的两端封闭设置,其中内柱与外柱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冷却腔,所述外柱穿入到反应釜侧壁的位置上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90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伸缩杆的可变向种植修复螺丝刀组件
- 下一篇:一种弹性蛋白及其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