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08188.7 | 申请日: | 202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娟;梁敏;武广霞;郭晶晶;邓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C12N15/10;G01N33/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张洁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性 结合 糖蛋白 核酸 适配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核酸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选自序列表中SEQ ID No.1~SEQ ID No.14;是通过SELEX技术结合表面修饰的磁珠对原始随机寡核苷酸文库进行筛选、扩增、测序制备得到;所述核酸适配体分子量小,可以化学合成,成本低;亲和性和特异性强;便于标记;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可制作成荧光分子探针,实现生物体外组织、细胞上P‑gp的荧光可视化以及量化;可以特异性的结合P‑gp,抑制P‑gp的功能,成为P‑gp功能的潜在核酸型抑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核酸适配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糖蛋白(P-gp)是由mdr 1基因编码的一种药物外排蛋白,在体内广泛分布于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肠道柱状上皮细胞,肝细胞面向胆小管的腔膜面等,与底物结合后将其从细胞浆中排出细胞,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底物广泛,其中包括黄酮类、查耳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等天然产物。研究表明P-gp的外排功能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有关,寻找P-gp低毒、高效抑制剂成为抗肿瘤的有效策略之一。目前P-gp的经典抑制剂如维拉帕米、LY33597等,因其活性低、特异性差、细胞毒性高等缺陷,尚未广泛应用。
核酸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能特异结合靶物质的寡核苷酸片段。SELEX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由Tuerk和Ellington等人发明的一种新的组合化学技术。它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其中随机序列长度一般在20~40nt左右,两端引物序列一般在20nt左右,文库容量大约在1014~1015范围内。由于单链寡核苷酸随机序列,尤其是RNA序列容易形成凸环、发卡、假节、G-四聚体等二级结构,故能与蛋白质、肽段、药物、氨基酸、有机化合物、甚至是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具有很强结合力的复合体。SELEX技术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等特点。与其他组合化学库如随机肽库、抗体库、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相比,从寡核苷酸随机文库中筛选出的核酸适配体具有很多优势:(1)寡核苷酸本身分子量较小,易于合成,便于后续试验;(2)某些核酸适配体具有强于抗体的亲和性和特异性,无免疫原性;(3)核苷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提供了易于标记的特性;(4)稳定性好,半衰期短,易于保存和运输,对高温和剧烈环境不敏感。(5)核酸适配体较于抗体易合成。因此,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在生物荧光可视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克服传统抗体在血液存在时间长,产生较高背景信号从而影响可视化效果的缺陷,可实现生物体外的组织、细胞水平上生物过程的可见、描述及定量。
目前,与P-gp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核酸适配体尚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所述核酸适配体的核苷酸系列选自核苷酸序列表中SEQ ID No.1~SEQ ID No.14的一种。
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所述核酸适配体是与所述核苷酸序列表中SEQ ID No.1~SEQ ID No.14中的一种序列一致性为60%以上,并且具有相同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所述核酸适配体是与所述核苷酸序列表中SEQ ID No.1~SEQ ID No.14的一种序列杂交,并且具有相同功能的寡核苷酸序列。
一种特异性结合P-糖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所述核酸适配体是与所述核苷酸序列表中SEQ ID No.1~SEQ ID No.14的一种序列转录的RNA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81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