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白质质控芯片的稳定剂及制备蛋白质质控芯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8104.X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涛;张大准;段江磊;陈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C08F222/16;C08F216/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兆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质 芯片 稳定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临床诊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蛋白质质控芯片的稳定剂及制备蛋白质质控芯片的方法。本发明所述蛋白质质控芯片的稳定剂包含乙烯基甲醚与马来酸单酯的交替共聚物和有机溶剂。采用本发明所述稳定剂对蛋白质质控芯片进行稳定,解决了质控芯片拖尾的现象和质控芯片常温不稳定的问题,可制备出形貌规则、稳定性好的质控芯片,且质控芯片在37℃下可至少稳定1年,2~8℃可以稳定数年。制得的形貌规则、稳定性好的质控芯片可作为参照对试剂盒进行批间控制,亦可对仪器成像系统进行定期校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蛋白质质控芯片的稳定剂及制备蛋白质质控芯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工程学的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具体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相基质表明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命机体的组织、细胞、蛋白质、核酸、糖类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与大信息量的检测。自1998年美国宣布正式启动基因芯片计划依赖,生物芯片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芯片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继基因克隆技术、基因自动测序技术、PCR技术后的又一次革命性技术突破,在生物、医学、食品、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芯片种类繁多,就目前为止有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细胞芯片、微路流芯片、糖芯片等。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是由固定于不同种类支持介质上的蛋白微阵列组成,阵列中固定分子的位置及组成是已知的。用未经标记或标记(荧光物质、酶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记)的生物分子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反应,然后通过特定的扫描装置进行检测,结果由计算机分析处理。蛋白质芯片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通量高、应用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微阵列蛋白芯片已经在蛋白质组的功能研究、疾病诊断以及药物开发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如可用于分析抗原-抗体、蛋白-蛋白、蛋白-核酸、蛋白-脂质、蛋白-小分子以及酶-底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由芯片制作、样品制备、生物学反应、信号的检测与分析4个环节组成。制作蛋白质芯片是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相应抗原、抗体、底物、受体、小分子的关键步骤之一。通常先将已知特性的蛋白质通过阵列点样仪准确、快速、定量、有序地点加在玻璃片、硅片、膜或云母片等载体表面。经干燥、洗涤和封闭后即制成蛋白质芯片。
体外诊断试剂的批间稳定性至关重要,制备出形貌规则、稳定性强的质控芯片,可用于试剂盒的批间控制以及生物芯片阅读仪成像系统的定期校准。但是按照普通的封闭(3%BSA)工艺,则容易造成拖尾,导致芯片上的圆点不规则,不适合用于试剂盒的批间控制以及生物芯片阅读仪的定期校准。另外,常规制备的微阵列质控芯片,微阵列质控芯片的信号值在4℃下仅可稳定2个月,室温情况下仅稳定3天,37℃下十分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蛋白质质控芯片形貌不规则有拖尾、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蛋白质质控芯片的稳定剂及制备蛋白质质控芯片的方法,能够解决质控芯片拖尾的现象且提高质控芯片的稳定性。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蛋白质质控芯片的稳定剂,包含乙烯基甲醚与马来酸单酯的交替共聚物和有机溶剂。
其中,所述的稳定剂中所述乙烯基甲醚与马来酸单酯的交替共聚物为聚(乙烯基甲醚-alt-马来酸单乙酯)、聚(乙烯基甲醚-alt-马来酸单丁酯)或聚(乙烯基甲醚-alt-马来酸单异丙基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稳定剂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异丙醇、氯仿、甲醇。
在本发明所述稳定剂中,按g/ml计,所述乙烯基甲醚与马来酸单酯的交替共聚物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4-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乙烯基甲醚与马来酸单酯的交替共聚物加入有机溶剂剧烈震荡10分钟至完全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8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电联供系统稳态等效电路建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区块链测评机器人